立即注册 登录
核心素养家培养 返回首页

腾妈08的个人空间 http://xy.xfxynet.com/?1387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2016年9月7日周日上课记录整理

热度 2已有 555 次阅读2016-9-7 15:40

字体:

一、关于《山姆和大卫去挖洞》

1、先行者(俩孩子,革命者,改革者) 

2、跟随者(小狗,马云的18个伙伴)

3、旁观者(猫咪)

二、读绘本的方法:

跟孩子一起探秘。

就是我们一起来破解这个绘本的秘密。

读绘本之所以有意思。主要是这个探秘的过程。如果简单看故事。说实话,白开水一样。这绘本没啥特别的。平淡的画风,简单的故事。

是的。不要一次都讲完。

丫丫妈这方面的体会很到位。都讲完,不管孩子的接受水平。这是另一种灌输。

我提问的那些重点把握。这样将来跟孩子交流。也容易找到切入点。

丫丫妈:会说话的骨头,可以谈谈习育和化育,骨头从巫婆那里学的咒语都不是特意学的,是化育而来的。刚开始不用把绘本的底层代码挖尽了给孩子,领悟几个简单的,告诉孩子里面还有很多底层代码,随着年龄增长她会领悟更多,这样以后孩子还可以常看常新。

彩虹色的花,讲一个感恩对麻木就好了。以后这些绘本可以常聊,不要一次挖尽了,留点思考的空间给孩子。

怎么把班长的宝藏交给孩子,妈妈们要多花点心思,每个孩子自己的状态和节奏都不同,所以方案一定要个性化。我日志上的谈话,只是抛砖引玉的作用。

个性化,互动性,实践性。这是聊天法的特点。

如果跟孩子进行交流的是一个睿智的头脑,如果孩子有一颗求知的心。这就是最好的教育。没有任何其他教育机构可以替代。

这个最难的部分-----思想打通了,其他知识类的小菜一碟。

三、科学怎么学

我提示一下,历史,文学方面,有一个表达结构是,性格与命运

变与不变(北极星)

这个抓的好。

现象与本质,这个比较普通了。原因和结果这些。

还有一些更为具体的。

比如,食物链

生物圈

动物的需求

对。进化论。

动物是怎么进化的。

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结构。

还有一个思路,是比较。比如青蛙和蟾蜍的比较。

动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等等。

表达结构的特点是反复用。比如刚才我讲的,生物圈,食物链,动物需求,进化论。动物需求等。这几个东西都是可以反复操练的。

看到一个动物,就可以分析分析他的食物链。

看到一个现象,就可以分析分析是怎么进化来的。

长期下来,培养的是一种系统的思维习惯。

生物圈,另外一个名字是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概念。

平时各种提问,得有落脚点的意识。

举个失败的例子。

昨天我们读shadow的时候,把复读机放到灯下面照,从顶端和斜着,以及离光远和近。复读机离桌面越近,影子就越黑,反之就淡,问我为什么。我还没有能解释。

这个交流就比较失败。

光给现象了,没有给出解释。

有些家长讲,我不懂,我怎么回答?

但是,如果你有结构的意识。你不懂,也可以给孩子好好上一课。

现在就给大家一个思考题。你不懂这个原理,怎么给孩子讲,还能让孩子有收获?

一齐百度。这个低端了一些。

是一个方法。但还不够

五六岁知道这个,难以扎根。

所以还是前面讲的,知识要不要讲,你得思考,会不会扎根。

影子怎么来的?是灯和复读机,这俩东西一起发生作用的结果。

灯和复读机,就像父母,影子是他们的宝宝。

灯和复读机,还可以替换成其他的吗?

这里就用到了举一反三。

你把复读机,换成本子也可以。

你把灯,换成阳光也可以。

嗯。可以不断替换。

这样,孩子就可以体会到举一反三。

这种替换,本身就是很好玩的游戏。

还可以进行归类。

能够发光的这些是一类。属于光源。

透明的一类,不透明的一类。

这些孩子不难理解。

你讲了半天,得扎根。

不能扎根的,我们讲这个干什么?

你百度半天。真能够让孩子有收获吗?

就刚才这个问题,大家百度了之后,得到什么了呢?

光的折射是极为复杂的。

那得专门讲。

你在仓促间,跟孩子百度半天,你也弄不明白。

你不妨就把问题变简单。然后从简单的问题入手。结合结构。谈一些基本的东西。

光的折射,漫反射这些。可以将来准备充分后。再好好讲讲。估计得结合一些小实验了。

好饭不怕晚。有些不成熟的东西,就不要着急弄。

弄了也不能扎根。大人糊涂,孩子也糊涂。

要学会化繁为简,举重若轻。复杂问题还原成简单问题。一切从孩子认知实际出发。

你是老师,你不要被孩子的问题锁定。

孩子问什么,你就一定回答什么吗?

孩子有时候,经常问一些超级难的哲学问题,物理问题。

这些你要学会灵活对待。

讲这些东西,得备足料。确实觉得知道讲什么。怎么扎根之后再讲。

讲好科学很不容易。

把握好原则。还是本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的思维。

从你能够把握的入手。

能讲一点是一点。

能扎一点是一点。

积少成多。

四、一些关系游戏

 可以玩一个游戏。比如任意两个东西在一起。分析他们有什么关系。然后可以生出什么宝宝。我随便讲一个。大象和蚂蚁,生出什么宝宝,是指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或者现象。大象和蚂蚁是什么关系?他们相互作用,可以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大象和蚂蚁的关系。有个角度是,他们都是大力士。可以举起比自己身体重量大得多的东西。大象力气大,更不用说了。身体摆在那里。这里面,隐含了一个概念。一个结构。 是什么?
厉害。绝对VS相对
从绝对的角度,大象力气大。但相对来说,蚂蚁力气大。因为大象没法举起比自己重的东西。但蚂蚁可以。所以这俩东西放一起,可以让我们得到一个底层代码。或者一个结构。就是绝对VS相对,这是我随便想的例子。

你们也可以随便想。然后我们分析。

 

蚂蚁这力气确实惊人。这么大的虫子都能举起来。

 

这是真的还是PS的?

这是真的。

据力学家测定,一只蚂蚁能够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还能够拖运超过自身体重1700倍的物体。美国哈佛大学的昆虫学家马克莫费特,是一位对亚洲蚁颇有研究的学者。根据他的观察,10多只团结一致的蚂蚁,能够搬走超过它们自身体重5000倍的蛆或者别的食物。。

小小的蚂蚁为什么能有如此神力?科学家们作了大量的研究、分析,证明蚂蚁
体内是一座微型动物营养宝库,每100克蚂蚁能产生2929千焦(700千卡)的热量。
  科学工作者发现,蚂蚁腿部肌肉是一部高效率的“发动机”,这个“肌肉发动
机”又由几十亿台微妙的“小发动机”组成。所以,蚂蚁能产生如此非凡超常的力量。

蚂蚁的“肌肉发动机”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燃料”,是一种结构非常复杂的含磷化合物,称为三磷酸腺苷,即ATP。在许多场合下,只要肌肉在活 动时产生一点儿酸性物质(这种感觉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胳膊酸了”)就能引起 这种“燃料”的剧烈变化,这种变化能使肌肉蛋白的长形分子在霎那间收缩起来,产生巨大的力量。这种特殊的“燃料”不经过燃烧就能把潜藏的能量直接释放出来,转变为机械能,加之不存在机械摩擦,所以几乎没有能量的损失。正因为如此,蚂蚁的“肌肉发动机”的效率非常高,可高达80%以上,这就是“蚂蚁大力士”的奥秘。

服了。

想起《蚯蚓的故事》,不能小看这些小人物。

这么不起眼的东西,原来有这么强大的特长。

 

底层代码又有了。平凡VS伟大

不起眼的东西,可能特别厉害。

科学这种事情。必须得准备充分。然后给孩子讲。想好落脚点。不要着急灌输。

还是要注意底层代码。

你看我们刚才讲的蚂蚁。表达结构:绝对VS相对。。底层代码:平凡VS伟大

科学里面,也处处都有思维的痕迹。

所以思维这东西是相通的。不仅仅是讲绘本的时候可以用到。其他都可以。

科学学习,具体知识不宜过于琐碎。

过于琐碎,孩子也记不住,也不懂。

点到为止,如果知识与底层代码,与表达结构结合起来。就容易扎根了。

说来说去,还是要学会怎么扎根。

至于多少倍这些数字,都不重要。不要记这些。

结合图是好办法。一目了然。

有个数字,人类最多举起的重量为自身3

这个简单的,倒是可以记下。

还有,为了帮助孩子理解。绝对VS相对,可以举一反三。

孩子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来解释绝对VS相对呢?

从考试就可以看出啊。

这次我考了90分。虽然从绝对的角度,不如其他同学。但相对于我自己。以前的80分,还是进步了。

或者就简化为:相对。

相对这个概念很重要。

跟自己比。平凡VS伟大。

这一切心法,对孩子的自信很有好处。

你看,通过蚂蚁,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还提示了自信。一举数得。

这就叫做落脚点。

提升了自信。

嗯。相对这个概念。要反复讲。

这概念比较抽象。得多积累才能真正领悟。

爱读04(1271137780) 2016-09-07 12:40:56

 比如,房子 
这俩有啥联系、
三只小猪
还有吗?
房子里面一个猪,这怎么就成家了呢?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 mián),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本义:屋内,住所)

说明过去人和猪混住一起的
没错。

古代的猪很金贵啊。

跟人住在一起。

其实也好理解。现代人不是把狗养在家里吗

这样。大家一个人说一个词。然后我们随意组合来找联系。

猴子  星空

这俩啥联系?

大闹天宫。。这联想有趣。

猴子跟星空,有一个共同点。

猴子和星空,有个共同点,就是都跟时间有关。

比如,猴年。这代表时间。

我们通过观察星空,来确定时间。

天干地支是不是根据星空来的?

猴年是不是跟天干地支有关?

呵呵。。是不是联系起来了?

面条 树林

这俩有是什么联系?

砍树作筷子,用筷子夹面条。。有趣

面条 树林。。都是植物来的。

平时没事就可以做这种游戏。

培养一种联系的思维。

防止思维僵化

时间,植物。这些都是重要的词。

五、选择能力的培养

最终网校真正成长起来的,是刚开始看起来能力不行。但坚持下来的。

现在我们不夸张的说,网校有一批家长的水平,几乎在外面找不到同等水平的。

已经是鹤立鸡群的感觉。

态度比能力重要,选择同样也比能力重要!

你可以没有很高的起点,你可以没有很高的悟性。但你认准了人,选择对了方向,你就可以取得比那些看似聪明的人更大的成就。

这也是我最近常讲的跟随者。

跟随者的成功智力:W思维+判断力+执行力

这里的判断力,跟选择能力是一个意思。

马云这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十年过去了,我从外面聘请的人才都走了,而我之前曾怀疑过其能力的人都成了副总或董事。

这个现象很深刻。

这个从侧面讲,情商特别重要。

选择能力特别重要。

而天赋和智商,没那么重要。

通过我的观察,这绝对是真理。

好好在思维上磨练吧。这个才是真正的智力。

伯凡时间今天节目的文字部分:

孔子教学还有一个特点,他是采用交谈式的教学。这种方式在古代也很普遍。中国的孔子,印度的释迦牟尼,希腊的苏格拉底都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这三个人几乎是同一时代的,如果他们生活的年代有飞机的话,三个人还可能见上面。

就在同一时间,在世界的三个地方,几乎同时出现的这三个人,可以说奠定了三种文明的核心,所以有人把那个时代叫做轴心时代。他们三个人的教学,都不是我们今天这种课堂式的教育,不是死记硬背。

苏格拉底教学生,就是聊天,辩论,或者是对话。有一个词叫“辩证法”,就是从苏格拉底那儿来的。他的学生柏拉图后来写下了《对话录》,记录苏格拉底教学的场景和内容,我们从那里也可以看到他的教学,跟我们今天的课堂教育非常的不一样。

孔子的教学方式也是类似的。他在教学上有句话叫“有教无类”,就是什么人都可以来上他的学,屠夫可以来上学,车夫可以来上学,学霸也可以来上学。与此同时,他教学的时候是一种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教的内容不一样,在很多时候,它是启发式的,对话式的,点播式的。

释迦牟尼的教学方式也差不多,我们在读《金刚经》的时候会发现,释迦牟尼也不是那种纯粹宣讲式的、教本宣科式的教学,而是对谈式的、话题碰撞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说这种教学方式,是人类早期通用的教学方式。
三个圣人,几乎在同一时间,在世界的不同的地方,都采取了这样一种教学方式,正好说明了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和经典性。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今天办国学班的人不约而同的都强调一个观点:小孩就是要死记硬背,在他们完全不懂的情况下把一些经典背下来。他们所奉行的所谓“死记硬背”,在《论语》里头,在《佛经》里头,在柏拉图的《对话录》里都看不到。

简单地说,孔子、释迦牟尼以及苏格拉底的教学特点,第一,他们是一种个性化、互动式的教育;第二,他们很强调实践,很强调知和行之间的密切关联。

比如说孔子教的六艺,可以说就是一种实践。他是让你在一种实践当中去感悟,“知到极处即是行,行到极处即是知”,他是在一种非常场景化,非常具有操作性的行为当中,让你去感悟他所要传达给你的那种知识和见解。
关于国学我们以后还会谈到更多,今天我特别想表达的一个观点是,我们现在所流行的国学教育,很可能是一种变了形的,甚至是很“山寨”的国学。

我们网校也是类似这种对话,碰撞的方式。然后大家提升之后,再与孩子进行这种交流。

有些同学这两个步骤做的很好。成果非常显著。证明这种方法确实比较经典有效。

我想大家如果不是灌输型的那种交流。孩子还是愿意沟通的。思想的交流挺有趣的。找到一个能聊到一起的不容易。

 

 


路过

鸡蛋
2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冀ICP备17016543号

GMT+8, 2024-6-18 20: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站长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