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孩子写的:
游梯田
连州,地处广东北部山区,那里的山连绵起伏,很少有平地,为了适应地势,那里的人们就在梯田上种庄稼。
这个国庆,我们一家人来到了这里的“欧家梯田”,一进入口,便看见一片广阔的梯田,地里有金黄的可收割的稻穗,有刚刚开始抽穗的稻谷,还有青青的秧苗,这些不同颜色的稻谷上上下下、重重叠叠,构成了一大片独特的梯田,很是壮观。
开始,妈妈把稻谷误认为是麦子,后来奶奶告诉我们,那不是麦子是稻谷,根据季节就可以判断出来,妈妈显得有些惭愧。奶奶说,年轻的时候,她是家里干农活的主力,要在四亩地里种植多种庄稼,冬种小麦、夏种稻谷,除草施肥、杀虫浇水,一年四季都闲不下来。在寒冷的冬天,奶奶依然要下地干活,经常等她直起身来喘口气的时候,身上的棉袄已被汗水湿透。
这个时候,我意识到,原来每一粒米的长成都历经磨练,我们在梯田看到的“三色”稻田正是稻谷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也忽然明白,奶奶为什么到现在还是省吃俭用,处处舍不得,因为一切都来之不易。
我们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免不了有些浪费粮食,并且还不以为然。而现在,我会觉得浪费有些可耻。
===============================================================
这是我写的:
游稻田有感
稻田对于常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算是比较稀罕的,尤其是梯田上的稻田,远望层层叠叠,簇簇拥拥,仿佛千军万马布下阵来,一阵风吹过,看不出是从哪里开始,麦浪掀起一波又一波涟漪。而这次我们在粤北山区见到的梯田更具特色,数百亩稻田居然种植着翠绿、绿中带黄、金黄三种颜色相间的稻谷,一眼望去色彩饱满丰富,让人为之惊叹。
走进稻田,我们细细端详这些不同颜色的稻谷,金黄色的已经成熟,稻穗沉甸甸地垂下头,轻轻剥开谷壳就露出细长的米粒,在阳光下晶莹剔透;绿黄相间的也微微弯下了腰,谷穗尚不饱满但开始有了厚重的感觉;绿色的则都高昂着头,秧上的穗刚刚吐出,它们的姿态最轻盈,配着田间淡紫色的小野花很是俊俏。
我们不由得困惑,难道不是种完一季收割后再种下一季吗?为什么稻田不是整齐划一的颜色呢?往稻田深处走,我们又看见一大片成熟但未及时收割的稻子倒在田里,很是可惜,深谙种植之道的农家人,怎么会就这样任由稻谷浪费掉呢?
当我们抬起头来,看见漫山遍野拍照的人群,看见村里大兴土木地修路、盖房、建停车场,顿时明白了,与农业相比,旅游经济占了上风。农家人种田,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往往最多只能收成二季,靠卖粮食只有微薄的收入。而这些农家人司空见惯的土地和庄稼,在城里人看来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他们愿意驱车几百里来一睹为快,来到村子里,除了欣赏田园风光,吃饭、住宿也是必不可少的需求,这都为农家人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所以,村里人看到了另一种希望,收成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保持好田里的风光。这就是为什么同一片稻田里能看到三茬不同光景的稻谷,这就是为什么稻子成熟了也不着急收割,这些在传统种植户看来违背农耕规律的事情,却能让村里人过上更好的日子,本来外出打工的青壮年也回到村里搞建设,农田变成景区之际,家人也得以团聚。
也许有更多的山区会因为变成景区而获益,但是经济利益驱动下的粗放建设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农田被破坏,环境的污染,不合理收费等等,如何在众多利益之间求得平衡,这对治理能力是一个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