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说:“人一辈子用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学会闭嘴。”想说是一种本能和欲望,不说却是一种修养和智慧。由此进一步理解了海明威这句话。单位同事之间常会在背后论人长短。前几天加班时,几个相熟的同事在我这个新来不久的人面前谈论另一个同事的不是。毫无疑问,她们说出的是事实。被议论的同事身上确实存在很多缺点,与她相处,时不时让人难受,下不来台。看她们聊得痛快,几次想附和,一吐为快,但还是硬生生地憋了回去。背后议论他人不道德,这样的道理我虽然懂,不过当时并不是为此。所谓一时吐槽一时快,时时吐槽时时快,当时是发泄了,但转头可能就会被同盟军出卖,慎言慎行为好。再者,这个同事虽然有很多槽点,但也并非是品德问题,不少是个性造成的,毕竟是同事,吐槽改善不了什么,不如知己知彼,绕开雷区或顺性而为。另外,也并没有听到其他同事的微词,随意掺和议论很容易片面偏激,强化错误认知,搞小圈子。
不能掺和又不能离开,就只能装傻,转移话题。同事看我一脸茫然不谙世故的样子,越发得意,笑我单纯。成年人的世界里出现“单纯”这个词地球人都知道什么意思。我差点就做了那只悬在空中松开嘴里绳子开口说话的青蛙,幸好内心里提醒自己不要自证。
在以前,同事之间议论,难免会掺和,有时还觉得自己比别人看问题更深刻,能一针见血,说得头头是道,听的人也佩服不已。这就是虚荣和自证的毛病。
在看日课之前,忍着不背后议论人主要是想纠正自证的毛病,不给自己挖坑。
学完日课,思想有所提升,出发点积极了,认识到不说是修养,也感受到修炼并非易事,本能时时跳出来干扰是正常的。
关于不说的情况,别人有很好的总结,放在这——有修养人尤其在众人面前四种情况一定是闭嘴的:展示自我的时候要闭嘴;评价别人的时候要闭嘴;春分得意的时候要闭嘴;涉及隐私的时候一定要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