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上课内容:作文课热身:蚂蚁和蚱蜢
http://qqaaa.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fromuid=
这个小故事,背后其实有比较深的内涵。也涉及人性中深层次的内容。
班长:
大家写结尾的时候,简单写写就好。这个主要目的还是要谈理念。
今天我们借这个小故事,讲讲复杂记叙文的写作。
夏天的时候,蚂蚁忙着储存过冬的食物,
而它的邻居蚱蜢却兴高采烈地大声歌唱,一点儿也不为冬天的食物而操心烦劳。
他尽情地享受着夏天的阳光和万物,不屑于蚂蚁的忙碌操劳。
冬天来了,蚱蜢在寒风中饥饿难耐,
他只好来到蚂蚁的家门外,请求邻居施舍他过冬的食物。
首先,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是伊索寓言的话,这个结尾会怎么写。
几句话简单说说就可以。
伊索寓言,只会给一种结果。
我们来看看原文。
1. 结尾一:蚂蚁说:"那你整个夏天在干什么?"蚱蜢说:"我并不闲着,我整个夏天都在歌唱。"蚂蚁笑着关闭了他的谷仓,说:"你可以在整个夏天歌唱,那你也可能整个冬天都跳舞。"
多多妈:蚂蚁嘲笑了这个懒惰的邻居,拒绝他的请求。蚱蜢饿死了。
班长:嗯。基本是这个意思,嘲讽。拒绝。这就是伊索寓言的一贯风格。有些冰冷。
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写记叙文,可以用这样的结局吗?
为什么不可以?
2. 结尾二:好。有人讲结局要美好一些。有个孩子写了这样的结尾。。我把蚱蜢邀请进了房间。蚱蜢吃好喝好,非常感谢我。。
这个结尾如何?
嗯。这个有些以德报怨的意味。
嗯。大家讲这个太平淡,没有教育意义。再看一个结尾。
3. 结尾三:蚱蜢吃饱喝好,蚂蚁对他说,你要好好劳动了,下次我不会再帮你了。蚱蜢感到很羞愧。低下了头。
这个结尾如何?
嗯。说教也不好。
4. 结尾四:还有一个结尾是这样的。。
蚂蚁把蚱蜢请进来。给他吃。但是蚱蜢太能吃了,很快蚂蚁家的食物不够了。。可是蚂蚁不忍心让蚱蜢走开,结果蚂蚁饿死了。。
这个结尾怎么样?
感人不感人?
有些好人就是这么傻啊,有这种的。
这个不感人,但有现实的影子。不过有人看到这样的结尾,感动的流泪。可能触动了什么。
5. 结尾五:再看一个结尾。。
蚂蚁拒绝了蚱蜢,蚱蜢说,我来给你表演吧。。我给你唱歌,你给我一些吃的。好吗?蚂蚁同意了。他们过得很开心,成了好朋友。
这个结尾如何?
这个首先否定了不劳而获。拒绝。该拒绝就拒绝。然后蚱蜢提出了弥补措施。但是,有没有可能,蚱蜢因此继续不爱劳动呢?
就靠着献唱谋生。这个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吗?
这个价值观有点意思。
今天很多不爱劳动的人,确实也是靠着直播啊,表演什么的过生活。
有个孩子初中毕业后就不上学了,去搞直播,当网红。
这个符合价值观吗?
主流价值观可以接受吗?
嗯。所以仔细探究起来。这个不大容易被接受。
但是,可能是中国人不容易接受。西方可能不觉得有什么。
我们一般会认为这种太虚。
这个活法,应该说,不是完全不可以接受。但不符合主流价值观。
主流价值观,还是希望勤奋劳动,靠实实在在的东西来谋生。
所以这个作文,用这个结尾还是需要斟酌。
6. 结尾五:再看一个结尾。
蚂蚁只给了蚱蜢很少的食物,蚱蜢每天都挨饿。蚱蜢说,你为什么这么做?蚂蚁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
这个结尾如何?
跟这个结尾类似的,是一个保安抓住了两个中学生偷东西。然后让他们写保证书好好学习。后来这两个学生考上了大学。
这个保安的做法如何?
曹豆豆:吴孟达走红后因酒精、赌博,耗尽身家,破产。找周润发借钱,周润发不借,而是采取另一种方式帮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在影视圈重新为他找工作机会,凭借工作和才华,吴孟达后来东山再起。能反省,肯工作,则人生有第二次机会,否则,就只配沉沦到底。我感觉对蚱蜢也可以用类似的办法处理吧。
班长: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你是那个中学生,你愿意接受吗?
保安这个事情是真事,有新闻。
写保证书好好学习,还要定时向他汇报成绩。
这样才不告发他们。
大家思考一下。这两个中学生,心理会不会有阴影?他们幸福吗?
这个保安,实际上是利用自己的权力。胁迫两个中学生。
他以为自己是为了他们好。但这个好,是他们需要的吗?
这个保安,是不是过于自我中心呢?
好心,就一定办好事吗?
结果的好,过程一定就好吗?
这个事情的迷惑性就在这里。大家只看到结果不错,就觉得不错。
过程呢?几年时间,两个孩子背负着精神枷锁。这几年,他们开心吗?
所以分析这个事情,不要认为结果不错,就认为过程很好。也不要认为,出发点不错,就是对的。
要防止自我中心的爱,自以为是的爱。对于保安来说,读大学可能就是唯一正确的事情。但是,对这两个孩子,一定吗?他们难道就没有别的可能的选择吗?如果这俩孩子其中一个,正好是学习困难,不适合走这条路呢?或者喜欢足球,画画等等。结果看起来,好像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但细究起来,问题很大。包括利用直播谋生。不大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是最优的路。有些孩子可能只有一条路,就是去血汗工厂。
他们没有其他路子,相对于血汗工厂,搞直播对他们不是更好的路吗?
所以你得有参照。我们价值观认为不好,是因为相对于读大学,当精英来说,搞直播低了一些。但对那些只能进血汗工厂的来说,这可能是更好的路。
我们回头再看蚂蚁给蚱蜢的教训。。
让他饿肚子。然后这个方法给教训。蚱蜢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什么呢?
对,尊严。自尊,尊严。你给人教训,用这种剥夺尊严的方式。教训是有了,尊严没了。。蚱蜢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
这个事情为什么大家有误区,还是看到的有形的得到,没看到无形的失去。
以为能吃到就不错了。
首先,不让人饿死,这个是基本的人道。
其次,给一定的教训。这也符合情理。关键是方法。
你给教训,不能建立在剥夺尊严的基础上。
7. 结尾六:沿着这个思路,大家想想。蚂蚁怎么做,才能既人道,又给了蚱蜢教训呢?
怎么做才是最合适的呢?
或者说,作者怎么写这个结尾是最合适的呢?
正好有一个很著名的书讲了这个故事。他的结尾很有意思。
The Ant and the Grasshopper
这个故事就是蚂蚁把蚱蜢请进家。然后蚱蜢说:明年夏天,我也会努力工作。
大家觉得这个结尾好不好?
这个故事,蚂蚁没有去教育蚱蜢。
那这个教育意义体现在哪里呢?
嗯。惩罚vs感化;身教vs言教。。
这个结尾,其实背后就是一种典型价值观。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不言之教。相信人能够自悟。
我们很多时候,是不愿意相信。总觉得不讲出来,不踏实。
或者,不相信人能自悟。和甘伯伯去游河,也是类似的结尾。
孩子们闹哄哄的,但甘伯伯好像没事一样。
我以前讲过一个事情。我初一的时候也进过一次派出所。
警察把我送到我家。等警察离开,我妈什么都没讲,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我妈选择相信,相信我不是那种人。没半句批评。就像一切没发生过。具体事情是这样的。放学回家路上,我骑车。。正好有个漂亮女生跟我一路。。是另外一个学校的。正好她回家的路跟我一样。
所以我就在后面。结果这个女生认为我要耍流氓。半路突然找了几个大人,说我要如何如何。结果就把我带到派出所了。当时我觉得莫名其妙。我初一的孩子,还不懂什么叫做耍流氓。倒是这个孩子,后来听说,作风有问题。这就是这个孩子的意识雷达。她可能接触这方面的事情多了。但我读初一的时候,刚上初一。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耍流氓。回头警察到我家,劈头盖脸批评了一顿。如何如何。
我妈什么都没说我。她相信我不是那种人。
后来这事就没什么了。所以有时候不说话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她也不能说是多睿智。就是相信吧。而且她特别懂得维护我的自尊心。
她懂这个。这个事情,有点复杂。因为的确有些人,怎么都教育不好。
这也是很多人不敢相信的原因。到底该相信还是不相信。惩罚还是感化,有争议。我不能说我妈这个做法一定完全是对的。但必须提醒,这是一个选项。如果你对孩子十分了解。相信他。可以选择不多讲什么。这是一个选项。不是非要喋喋不休,讲一通道理。或者逼着人写保证书,人才能学好的。要改变单一的价值观。
冉阿让和神父的故事,是最典型的惩罚vs感化。
《悲惨世界》这巨著就是讨论这个问题。所以虽然今天讲的是一个小故事,背后是一个重要的代码。
the ant and the grasshopper,一共才几个字的英文小短文。
这个结尾,就几个字。但恰到好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几个字,背后是价值观。几个字。既体现了人道,又兼顾了教育意义。自自然然的,舒服。这就是功力。我看大家写的结尾。普遍比原来故事都长。关键是思路,不是码字。思路到位,就几个字。可以了。
写那么长,意义何在呢?大量的冗余信息。却又不在点子上。思路是第一位的。要的是思路。既人道,又有教育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
伊索寓言是寓言,传承几百年了。过于冷酷。不大适合今天的价值观。
写作能力为何是高端能力?背后是做人的深厚积淀。不要急于求成。慢慢来。
回看了一下记录,前面有个地方讲冤枉我的女孩作风不好。这个说法不妥。就是听人说,那女孩有点疯。可能就是有些泼辣,爱跟男生耍。所谓疯也是过去的观念了。总之谈不上作风。
给大家布置一个新作业。根据我今天讲的内容。根据这个故事的底层框架。写一篇复杂的记叙文。注意记叙文跟故事的区别。故事是虚构的文体。而记叙文是非虚构的类型。。虽然具体内容可以虚构,但形式上是真的。让人觉得就是真实发生的一样。
注意底层模仿。写完后,可以发日志,也可以发到那个结尾贴的后面。
注意字数不要多。我关键看思路。思路清楚了,字数很容易弄。随便加点描写就好。
GMT+8, 2024-12-22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