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课57
13-21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说:“得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狂者、狷者,是贬义、褒义还是中性?
应该有点贬义的味道。
狂者,是比较激进的。而狷者,不够进取。
同学:进取和有所不为都是好的行为吧?
进取是好词。但激进不是。
过于保守,不问世事也不是。
当然,这个我们是按照孔子的立场来推理的。
如果是道家,不问世事是美德。本来就推崇这个。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洁身自好,这个是受到推崇的。
所以讲这个不能脱离立场。
孔子认为贬义的,道家可能认为是褒义。
这点我们必须要站高一线来看。
就像前面讲的,问问种庄稼的事情,孔子就讲这是小人。
陶渊明天天从事农业活动呢。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种做法,后人很推崇。但孔子不推崇。
所以对孔子得站高一线看,注意他的立场。
狂,狷,这两个字都带反犬旁,不大像好词。
但后人站在不同立场,可能认为狂狷者也有可贵之处。比如竹林七贤,消极对抗暴政。
朱熹的解释是:“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
这个掩,大家猜猜是什么意思?
同学们:
控制
低调
不掩饰自己的行为
掩饰
可能有点掩饰的意思。。
志向极高,不加掩饰,显得有些张狂。
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
狷者,智识不够,但有些过于保守。
前者有点志大才疏,后者有点过于保守,不敢施展自己。
朱熹也主要解释为贬义。
13-22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就不能当巫医。’这句话说得真好啊!”“三心二意,不能坚持自己的德行,总有人招致羞耻。”孔子说:“(这句话是说,没有恒心的人)用不着去占卦了。”
南人,在孔子时代,尚属蛮域之人,多行巫医,孔子在这里实际上是说,做人若没有恒心,没有韧性,连南方边地人所说的巫医也做不了,更谈不上君子士人修身理国治大道的职责。
没有恒心的人,也用不着占卜了。
这句的意思有点绕。
那有恒心的人呢?是不是就可以占卜了呢?
论语读了这么多,孔子占卜过吗?
同学们:
没有
有恒心的人,不需要占卜。
没有,子不语怪,力,乱,神
占卜这个事情,孔子应该是不怎么热衷的。
在孔子看来,占卜祭祀这些,主要是仪式的作用。
敬鬼神而远之。
对占卜也是类似的态度。
搞仪式需要的时候,用一下。但不是很信。
孔子更信的还是人的德行,人的智识。
这句是讲,没有恒心向德的人,占卜也没什么用。不要沉迷这个。
13-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是网校经常讲的。
和而不同,是追求和谐,但不会强求一致。
尤其是不会同流合污。
小人则没有原则,往往会同流合污。
还有就是对于不同的意见的态度。
君子大家保持和睦的同时,可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小人容易失去原则,人云亦云,盲目附和。
13-24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这段也是极有智慧的。
大家都喜欢他,为什么这个人孔子不能肯定他的人品?
同学们:
比如老好人
讨好型人格
对,有些人是老好人。
对坏人也讨好。
比如一个清官,肯定要得罪人的。
坏人都说他不好,这才是清官。
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立场决定观点。
立场决定偏好
还有一个代码,表象vs实质。
不能看到这人挺让人喜欢,就觉得是好人。要看他是被谁喜欢。
13-25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孔子说:“在君子底下做事很容易,讨他的欢喜却难。不按正道去讨他的欢喜,他是不会欢喜的。但是,当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人;为小人办事很难,但要取得他的欢喜则是很容易的。不按正道去讨他的欢喜,也会令他欢喜。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是求全责备。”
同学:班长原来也说过不要过度迎合孩子的爱好。孩子喜欢就是好的
对。对孩子的喜好也要一分为二来看。
迎合孩子不好的喜好,跟被坏人喜欢是类似的。
这点还可以延伸一下。
对我们捧着,爱着的,未必真对我们有好处。
我们的缺点,可能被忽视和纵容了。
同学:捧杀
好喜欢vs坏喜欢
可以用这个代码来表述。
有些喜欢,是对我们有好处的。比如来自好人的喜欢,或者是智者的喜欢。
有些喜欢则是坏喜欢,比如来自恶人,或者溺爱者,纵容者。
25章这个有类似。
在君子底下做事很容易,讨他的欢喜却难。
君子不会轻易喜欢你。君子主要看你做事怎么样。
不是你捧他,说好话,顺从,他就喜欢你。
他主要看你做的事情怎么样。
因为他内心里只有事情。所以他选择人的时候,主要看才能。不看你会不会溜须拍马。
小人则很容易喜欢那些溜须的人。
但是,在小人底下做事情很难。因为他对人特别苛刻。
对人特别苛刻,这个跟喜欢溜须的人,有何逻辑关系呢?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小人对人求全责备,就是苛刻。因为他不懂得任人唯贤。不信任人。所以就特别苛刻。
大家想想生活中的领导是不是这样?
是不是越是小人领导,越难伺候?
小人缺乏宽容心,事情一旦做不好,就特别容易恼怒,迁怒。
这个跟前面的容易欢喜,相对应。
看起来挺容易喜欢人,实际上是假象。
他喜欢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因为你服从,顺从,说好话,所以他就喜欢你。
他不是喜欢你这个人,而是喜欢他自己,喜欢你的那个话而已。
同学: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本质是自私
而到了具体的事情,具体的利益上,他就求全责备了。露出了自私而苛刻的一面。
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小人的本质就是没原则,自私,个人中心。
而君子呢?他好像是比较难相处的,不大容易喜欢人。
但是,实际上,如果你能做事,他特别器重你,欣赏你。所以在君子手下干事情不难。只要你干好就可以。
孔子对人性看的确实透彻。
13-26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代码:厚重vs虚浮
13-27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孔子说:“刚强、果敢、朴质、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讷,就是讷于言的讷。说话谨慎。
刚强、果敢,接近于敏于行。
朴质、谨慎,接近于讷于言。
13-28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子路问孔子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互助督促勉励,相处和和气气,可以算是士了。朋友之间互相督促勉励,兄弟之间相处和和气气。”
这里几次谈到“士”,这个士,可以理解为君子,是差不多的意思。
督促勉励和和和气气,这两个放在一起。其实是有辩证关系的。
因为督促的时候,不大容易和气。
所以孔子讲,劝朋友的时候,不要过度。以免自取其辱,伤了和气。
有点像两个国家搞外交。斗而不破。
13-29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孔子说:“善人教练百姓达七年的时候,就可以让他们去当兵打仗了。”
为什么兄弟要怡怡,朋友切切偲偲?
这个可能是互文。
兄弟,朋友,都需要互相劝勉,同时保持和气。
不是说,兄弟只要和气,就不要劝勉了。
兄弟和朋友,应该是差不多的。
13-30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孔子说:“用未经过训练的人民去作战,这等于糟蹋生命。”
29, 30这两条,都是讲训练人民作战。
孔子也有一定的军事思想。
同学:以人为本,循序渐进
推行仁政,不是不要军事了。那就是迂腐了。
孔子讲,仁政的推行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免除刑戮这些。
理想是理想,但不能脱离现实。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