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8日 成语课:管鲍之交 选自《古文观止》《管晏列传》p217(注音版p115,《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p113)
班长:有些同学还没拿到书。所以今晚滕王阁序先不讲。继续讲成语课。古文观止的一些内容,也可以成为成语课的内容。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老母的缘故。公子纠失败,召忽为我而死,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这段话背后是什么底层代码?
同学:伯乐与千里马
班长:伯乐这个不是底层代码。给两分钟。好好想想。
同学:君子之交,宽容与理解,知己,表象与本质,个人能力与环境,象与实质,不看暂时的失败,眼光放的更长远,站高一线。
班长:这都不是底层代码。不够底层。君子之交,知己,这类都不够底层,表象与实质是底层代码。这个回答的很好。还有吗?
同学 : 成功与机遇,选择相信vs固执己见 ,知音与过客 ,认识 和识人, 坚定vs偏执 能力vs机遇 怀疑与信心 透过现象看本质 鲍叔的思维是W思维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班长:再想想。鲍叔的思维有什么特点
同学:能力VS品德 机遇与才华 了解实际情况 了解和盲目相信 客观 主观 客观 ……与 不以成败论英雄 暂时与长远 正面激励 生谋远虑 抓大放小 站高一线
班长:大家想想,ABC ABC还有意识雷达。别人的意识雷达,是对管仲嫉妒,挑剔。所以管仲出现问题,就进行负面归因。
同学:不被别人的思维影响,相信自己的判断 变化
班长:而鲍叔对管仲是欣赏与认可。所以他的意识雷达,是进行正面的、积极的归因。ABC的角度可以这么说:同样一个事情发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所以,一个事情造成的结果,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怎么看。如果是一个管仲的敌人。那管仲做的这些事情。都可以归纳为负面的。可以把他讲成一个十足的小人。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
同学:以前公司领导有个特点,一旦他认可你,你工作上发生什么失误,他都觉得你没问题 是真正了解一个人之后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吧 性本善 宽容VS苛求 为朋友着想 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 用人不拘小节
班长:这个事情,我从中立的角度看,都会觉得管仲人品不怎么样。为什么鲍叔还要从正面来积极的解读呢?这背后体现了什么底层代码?嗯,抓大放小。。宽容vs苛责 鲍叔这个人,能够看到大局 看本质。 识人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了。鲍叔这人确实了不起。 还有一点,水至清则无鱼。鲍叔这人比较宽和。
同学:真正了解管仲的特点 不计较小节 识才伯乐与东郭先生,需要眼力 用人所长,不拘小节 也许在他眼里管仲的那些小问题与他的大才能相比都不值一提了。
班长:基本上处处都为管仲辩护。如果对人才特别挑剔苛责,估计也没多少人能够上来。没有人是完美的。比如朱镕基。也是有不少毛病。但当时确实需要这样一个性格的人。宽和与苛责。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而无徒。意识雷达,ABC 表象与本质。人至察而无徒怎么理解?
同学:没有跟随的人了 太明察秋毫就没有人追随 眼里容不得沙子吧 太计较没朋友 他所有的事情都比较难接受,况且还这么多毛病于一身,不知如何受到这般理解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逃跑是权宜之计
班长:意思是人如果太精明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这两句话也是成语。要收集。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老母的缘故。
这段如果单独看,管仲临战脱逃,这是大忌。怎么还能容忍呢?如果其他士兵都用这个当理由,那还不乱套?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他做的对不对呢?诸葛亮对下属是不是过于苛刻了。
同学:军规不可违 对象不一样 马谡立了军令状吧? 否则无法统领大军了 管仲是战败时才跳跑,只不过跑的比较快 管仲是何时何地对何人说这段话的呢?用意何在?
鲍叔牙是朋友,又不是管仲的上司 与情势有关,两个背后的情势不一样 显然是功成名就时才说的话 正确 屁股决定脑袋,一件事,朋友怎么看,,对手怎么看,上级怎么看,同事怎么看
为了稳固军心 斩马谡是综合考虑,不仅因为战败 性质不同 看事件的影响程度
班长:历史记载:马谡战败后临阵脱逃;到向朗那藏了起来。诸葛亮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杀了马谡。本身诸葛亮在蜀国是法家的做法。严刑峻法。所以杀马谡符合逻辑。鲍叔为管仲开脱也符合逻辑。齐国可能本身就不是法家的治理办法。没那么严苛。如果管仲在秦国,商鞅时代,估计是难以逃脱了。所以还得结合时代背景。如果当时齐国也是法家治理。这段话就不敢说了。
同学:管仲是战败逃跑,不是临阵逃跑,问题不太严重吧 管仲的这些短处 搁一般人身上都是劣迹 只不过他功成名就了, 就成为管鲍之交 成语了 要结合实际情况 时机不同、因地制宜 管仲有这些劣迹,但肯定有其它的过人之处,否则,也不会辅助齐桓公成为霸主 宽容与纵容
班长:马谡也是战败跑的。性质差不多。总的来说,严苛有严苛的好处。宽容有宽容的好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秦国靠严苛最后取得天下。又因为严苛失去了天下。所以严苛和宽松作为手段。必须受到大环境的制约。必须恰如其分的实行。当时秦国统一之后,国家大了不好管了。此时应该宽松。西汉就吸取教训,休养生息。一个那么大的国家,还那么严苛,结果陈胜就是因为一条严苛的命令,不得不造反了。当时的背景可能是齐国比较宽松,还有管仲本身确实是大才。抓大放小了. 嗯。宽和与纵容也是一个底层代码。宽和一不小心就变成纵容。好,我们今天就讲这么多吧。
同学:这个分寸很难拿捏
班长:分寸的拿捏是很大的智慧。
同学:很受启发,谢谢班长 就这个成语本身,感觉描写的是朋友间无条件的信任,abc。从管仲的角度,感觉是大志和小节。这个度的拿捏就是功夫了 谢谢班长,以前还误会管鲍之交有点超出正常人类情感,现在上过课才知道原因在于:1、当时宽松的诚信评价背景 2、管仲具备大本领 3、鲍叔抓大放小的思维方式和宽和的天性
GMT+8, 2024-12-22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