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变好,不是不想变,而是不知道怎么变。作为孩子的榜样、引路人,连我们都处在迷茫和浮躁中,孩子何来方向感?!日后如果能成大器,也必是试了很多错,摸索出来的。今天我们对自己狠一点,自我提高快一点,明日孩子就能少走点弯路。想想觉得以前的时间蹉跎的太多,可又能怨谁呢?!原生家庭?成长环境?还是自己的不作为?跟着班长学习这一个多月,渐渐悟出很多,和孩子的关系也不那么紧张了。之前的紧张其实是对自己无能的紧张,焦虑也是自己无法改变现状而产生的焦虑,迁怒于孩子而已。希望孩子好,成绩优秀,并不是说相信分数能改变命运;也不是虚荣的和别的家长攀比,仅仅是觉得学习成绩好能证明孩子很努力,很上进。但错在给她要求,但没有教会她方法,相反因我焦虑和浮躁还起了不少负面作用,反思后很是懊恼。先从自己积累和改变开始吧,还好一切都还来的及。
从班长那里学习思维方式,班长讲课以诗文切入,言、象、意:从诗文的字面解释、作诗背景引申到创作动机、及心理情绪,让人慢慢带入一个画面、一个场景、一则故事、一种意境。逐渐深入但又不难理解,反而是随着自己的情绪进入,有和作者产生共鸣的感觉。学完这几首诗,最大收获不是懂了几首诗,而是跟着学会了一种思维方式,带入式学习,透过字面的表象摸索作者的情绪。有情绪了就生动了,鲜活了。这和之前学诗单纯的背诵有很大差异。单纯背诵后几天就忘记了,但班长讲的这几首诗,很难从脑海中抹去。
听课 的另一个大的收获是“积累”,很简单的道理,因为浮躁,因为嘈杂,从未认真落实过,带着孩子走了这许久的弯路。这个会是我和孩子以后学习的重点。
GMT+8, 2024-12-22 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