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中写到:“做了作业的学生,确实会在学习上表现得更好,但这个关联在年龄较大的学生中更加显著,比如在七到十二年级,而对于年级小的学生来说,作业和他们的表现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弱的。”“作业就像药物或膳食补充剂,如果你吃得太少,就没有任何作用;但如果你吃得太多,就会对你有害。你只有摄入的量刚好,才能有益的。”
同时,简单在网上找到一些省市出台的关于学生作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制度写得太官方,大而空,很难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形式多于内容,什么孝心作业,志愿者体会,校园网宣传,活动照片,还有评选等等。洋洋洒洒小10页,看不下去。也许有成熟的方案,我没有找到。
孩子目前学校的作业我觉得很多是无用功。对所有的孩子都留一样的作业。语文假期和期末复习居然也有同样的作业!英语为了应付校长的检查,不准用水性笔,要用铅笔,保证交上去的作业都很整齐。有些做了老师也不批改。
今天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也谈谈个人的想法。我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作业的管理与研究。
1、将作业分为预习作业,日常作业,复习阶段作业,拓展作业。为什么这样分?因为这四块的侧重点或者说目标不同,在具体设计中应体现不同。
2、各学科教研室应着重研究每一项作业布置的作用。是为了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和锻炼哪些技能?如果这个都没有搞清楚,布置作业就没有意义。就是在做无用功。
3、将学生大致进行分级(几个简单的参数)。在上述标准基础上,考虑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如何增减?哪里增减?教师在日常学习中随时对学生进行评估,如果学生一段时间内上升或下降级别应同时做好作业的增减。这里提到的分级,是各科老师对学生的不同的分级。在不同学科上学生级别可能不同。
4、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再研究具体的每一项作业,是否可以有更好的形式让学生接受,更灵活的办法让学生喜欢完成。这一项教师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自创更有价值的作业。
5、到了第4步是否意味着完成了呢?还没有,每个学生个体再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微调整。老师留档,家长留档。
6、每一学期学校进行检讨,改进。
这样的分级作业是否能更科学,更积极一些呢?学校发挥集体的智慧,前人的智慧。学生本人更能积极高效完成作业。家长更有效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