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兰亭集序》, 最喜欢其中的“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古人往往有同样的文人情怀:欢乐之极后生出一种惆怅 。比如 《滕王阁序》中王勃抒发的“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古人常常有这样的感伤,我也略有体会,(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莫名的伤感。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很是惊诧,佩服于古人能把当下放在时间与空间之上,现代人的疏懒可能在于格局的大小,只看到当下一个时间却没有对于整个历史的宏观能力。
王羲之所描写的静躁不同之人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他们需要自我满足。想到《桃花扇》,个人之事放在家破人亡的国家中也就微不足道了吧。又想到《简.爱》中的圣约翰,他并不以人间的欢愉为乐,他是要舍己去拯救他人的。在此基础上死生对于不同之人也有不同大小之分。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人是贪婪的,欲望就像饕餮,永远也填不满,这正是人性之恶。
《兰亭集序》感触甚多。
GMT+8, 2024-12-22 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