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入
大家还记得阿法狗吗?2016年3月,它与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的人狗大战,以4比1的比分获胜;2017年对柯洁,3比0获胜。
围棋界认为,一年当中它的棋力又增强了很多。更恐怖的是它好像没有上限,它还在不断地进化。通过自我对弈,探索出很多新的策略、定势,很多都是人类从未想过的神来之笔。也就是说,它已经不再受限于人类的经验,可以独立“创造”。
这个新闻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撼。
因为围棋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智慧保留的最后一块高地。在这个领域失守之后,人们真的开始担心未来了。比如说,我们的工作会有多少被人工智能取代?
已经有很多这种新闻了,比如在很多国家,银行裁员,减少柜台工作人员,因为机器做得远比人更好,成本还低。
有很多行政职能性的岗位都有这个风险,有了机器的辅助,一个人可以又快又好地完成过去几十个人一起完成的工作。
机器可以从事农业,制造业,以后可能会有很多职业进入历史词典。比如翻译,比如汽车司机,这些领域被机器取代都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以前相信有些领域是机器无法进入的,比如创作。但现在我们也知道,电脑可以写新闻,也可以做设计,虽然现在都是模板化,质量上无法跟人类媲美,但是当年的围棋,不也是这样吗?
所以啊,各位,不管你愿不愿意,未来正在到来。
你可能觉得有点奇怪,我这一门讲心理学的,思维课,为什么忽然扯到了人工智能?
难道在我们的心智中,到了人工智能时代还有什么用得上的东西吗?有的。这个东西,就是我们最后几节课要讲的主题。是独一无二,只有我们人类能创造的东西。这个东西叫做:意义。
2. 概念
什么是意义呢?
直观地来说,我讲完这节课,你听了会反馈:“这门课特别有意义”,或者“没意义”。我期待的反馈当然是有意义。
有的小说,电影,你看完之后会觉得有意义。但也有的电影,你看完之后会觉得浪费时间。英文叫kill time。我们会觉得有些好莱坞爆米花电影是在kill time,但如果看了某部电影泪流满面,觉得情感上特别震撼,你就会觉得有意义。
但我们花的是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票价,从不同的电影当中我们都得到了一个故事。只是我们的感受不一样。
这一点,是人工智能永远无法判断的。
人工智能可以做什么呢?它可以写小说,可以拍电影,还可以用大数据计算哪种写法的点击率会比较高。但是它无法理解这个故事是对别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激发了什么情感。
我们给爱人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文笔很好吗?不一定。但是读到这封信的人读着读着就流泪了。我说街边树叶落了,你记得那条街吗?那是我们第一次在这座城市见面,手牵手走过的一条街。
——这些话有没有意义?电脑不知道。但是读这封信的人,他知道。他完完全全地知道。
意义是建构出来的。准确的定义是:它是人类通过互动交流创造出来的,特有的建构。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交流,一个是建构。交流的意思是说,不存在单方面的意义。它只存在于人与人的共鸣之中。
你听到一首曲子,觉得很震撼,那是一个作曲家通过某种表述手段,和至少一个演奏者通过他的理解,和进一步的阐释,创造出来的一个跟你取得心灵联结的时空。
这些创作者运用他们的专业技能,激发起听众心中某些共通的情感体验,也许让你想到了某一个黄昏,某一个雨后的清晨,某一段难忘的情感,你们之间获得了某一种共鸣。
用抽象的话说,这种共鸣,为存在(时间)本身提供了依据。
意义的反面是什么,是无意义。
我们经常用一个词表达这种感受,叫做空虚。想一想你最近一次感到空虚的时候。你在干嘛呢?可能是在刷朋友圈,或者看综艺,追剧,玩游戏……
你并不是没有做事。你甚至可能在工作,同时也会觉得很空虚,你心想:我为什么要写这个报告,做这个PPT呢?我把时间花在这上面,有什么意义?
人制造意义,同时也消费意义。人需要为自己度过的时间赋予意义。
否则,就会沉迷于一些简单的快感。什么是简单的快感?刷手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动动手指,一秒钟都不用等,永远都会有新鲜刺激冒出来,满足我们直接的需要。很快乐,一点烦恼都没有,你有烦恼都被产品经理解决了。
饿了怎么办,手机上可以叫外卖。看到一个好东西怎么办,手机下单,送货上门。这种快感是会让人上瘾的。我们可以从早到晚刷一天微博,抖音,朋友圈。抬头一看,天都黑了!
你有没有这样度过的时间?你绝对有过。
但你会感觉特别空虚,觉得人生特别没意思。对比一下我们做有意义的事情,从早忙到晚,筋疲力尽,说不定还有很多困难,抱怨说太累了,太累了。但是觉得这一天很充实。
所以人类追求的就是快乐吗?希望人生中一点辛苦都不要有吗?并不是。
各位,这就是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面临的最大危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工智能就是为了让我们活得轻松一点,再轻松一点。
前面说了,常规的工作会越来越多地被机器取代,你不用种田,不要织布,不用在流水线上组装零件,不用做饭,不用扫地,不用开车,甚至都不用亲自出门把这些商品和服务请回家。
你只要做一点点工作,剩下的时间点点手机就好了。是不是很美好?是的。但也很恐怖。
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被圈养起来了,大多数事情都是可做可不做的,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大量的人,如果只是为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古话叫“为稻粱谋”,不用付出什么劳动。
那么剩下的时间怎么办?你一天清醒的时间有16小时,有12个小时都不用工作,可以看电影,打游戏,可以无所事事,但你要让这么长的时间变得充实。你想一想,是不是很恐怖?
所以你要找一些事情,一些能让时间变得不一样的事情。
或者说是机器无法取代的事情。那就是制造意义,和获取意义。
所以这节课想告诉你的是,谁掌握了意义的规律,谁就掌握了未来。它是一个正在到来的危机,同时也是你我的机会。
3. 阐释
如何成为不可替代的人?哪些工作会是未来最有价值的工作?假如你做的事情会让一些人感到,产生的东西是不可以被替代的,这段时间没有白白度过。哇,那你就是人生赢家!
你讲了一个故事,虽然机器可以编出一模一样的情节,但还是要听你讲出来才是有意义的。那是你的故事,你有真情实感,你讲出来就会让人感动。这时候你是不可替代的。
你用手工生产一个东西,比如一个杯子,它很粗糙,而且还有不少缺陷。论结实耐用,和价格,没办法跟流水线生产的杯子相比。但有人愿意花更多的钱。这时候你是不可替代的。
你在家请客,做了一顿饭。从买菜开始,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炒了几个菜,味道不一定比你叫的外卖更好。时间多花了几倍。但是客人感受到你的心意。这时候你是不可替代的。
你给孩子念一段睡前故事,你知道上网一搜,就可以搜到现成的录音,由专业的播音员讲出来,绘声绘色,你讲不到那么好。但孩子就是想听你讲。这时候你是不可替代的。
你注意到了吗?意义的规律,在于独特性。
意义的定义,我们说是人类通过互动交流产生的建构。那么它的根基一定是在于一个一个的人,独特的人,有别于其他人的人。
纵使全世界的珍宝都堆在你面前,始终无法取代的,在心里填补不满的,终归是人,而且是那一个或几个特定的人。所谓的意义就在这里。
金庸小说《白马啸西风》里有一句台词,感动过很多人,叫做:「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与此对应的,美剧《老友记里》也有一集,Ross在两个女孩之间摇摆不定,他就跟朋友们一起做了一张表格,分析两个女孩的优缺点。
一个叫Rachel,她全是缺点:骄纵,注重外表,只是一个服务员,甚至连脚踝比较胖都说出来了。另外一个叫Jolie,全是优点:漂亮,活泼,聪明,热情。看起来毫无悬念了对吧?但是Jolie有一个缺点,是什么呢?
Ross说,She's not Rachel。没有别的。你不是她,所以你不能取代独特的她。没有道理可讲。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独特性呢?因为它的背后,有一层我们要打破的信念。
这个信念认为,「好」是具有唯一标准的。也是所有人都应该追求的。
这个标准是怎么来的呢?是公认的。——多就是好,快就是好,好就是好,有利于生存就是好。
它强调的是共性。从人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的确有很长一段时间依赖于这种共性,我们吃相似的食物,接受相似的教育,拥有相似的审美,追求相似的方法来维系生存和繁衍。
我们的教育也是这样的:同一套教材,所有人都追求答题答出标准答案;同一个岗位,所有人都参考同样的岗位描述,要求自己学习同一套经验,朝着公认的方向实践和进步。
但是,未来不再是这样了。未来稀缺的是意义,而不是效率。
达到共性的标准,人类比不过电脑,甚至都比不过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东西,效率高,成本低,质量好,这就是共性。
在追求共性的时代,织布机生产出来的布,打败了手工织染。但是当共性被最大限度地满足之后,它的价值会越来越低,或者说,它不能满足人类更深一层的需要。
它很好,But she's not Rachel。「好」不再具有,唯一的标准。人们会越来越多地追寻意义,会在意每个人的个性、情感、和属于自己的故事。
所以千万不要忽视了独特性。在近未来,在人工智能时代,真正重要的是成为一个独特的人,有自己的鲜明个性,而不是成为一个符合公认标准的,所谓的“好”人。
那些属于你而别人都没有的东西,所有小众的审美、独特的趣味、你的爱好,经历,使命和梦想,甚至你受过的伤、你的缺陷,你不想提起的往事,你的秘密,这些东西最终被打成一个包,它就是你可以被称为【你】的东西,它会成为一种独特的价值。也是未来你最值钱的,意义感的来源。
如果放弃独特性而追求所有的共性。在今天这个时代,那就是舍本逐末,买椟还珠。看一看那些整容脸就知道了。把一个人的相貌按照共性的审美标准进行设计,反而让她埋没了自己。
多数人凭直觉,会更喜欢那些有特点的,甚至可以说是有瑕疵或缺陷的容貌。也许就是因为这些瑕疵,成就了这个人的独特性,她就是她,所以她才是有意义的,能让人产生感动的。
如果机器可以学会烹饪,它可以按照菜谱,一丝不差地烹调出符合公认标准的,「好吃」的菜。但对你来说,同样一份西红柿炒蛋,你可能更想吃妈妈做的味道,那个味道不一定完美,它可能偏甜或者偏咸,但那个特别之处才是你的记忆点。并且它可以抚慰你的空虚。
如果机器学会画画,它也许可以生产精美的画作,大师级的画作。但我们可能还是会把自家孩子的一幅画挂在墙上,它可能很简陋,甚至很难看,但它是独特的,而且是有意义的。
如果VR技术更成熟,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去海边,去最纯净的海滩,在那里看到绝美的风景。但我们还是想跟家人一起去真正的海边,哪怕是人多又拥挤的风景区,海水也不够干净,我们去度假。
而且我们拍很多照片,我们的摄影技术不好,手机像素也渣,但这些照片我们会很珍惜地保存下来,舍不得删掉。可是它明明有更好的照片,官方的宣传照,为什么不保存那些照片呢?所有这些例子当中,好不是唯一的。它很好,没有意义,She's not Rachel。
记住,我们的工作、生活,和一切创造性活动中,一切公认的「好」都有可能失守,人类不可能做到最好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抵抗虚无的最后堡垒,只能是你,我,和他。
独特的人和独特的人之间,建构的意义。
给爱人写情书的人,吭哧吭哧写一万字,不会觉得空虚。
收到爱人写的情书的人,吭哧吭哧念这一万字,翻来覆去念很多遍,也不觉得空虚。
所以有爱情的人,有情书可写可念的人,是幸福的人。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吗?它可以用机器学习生成情书,写最上等,最华丽的语句,一秒钟写一百万,一千万字,但那有意义吗?
这份意义感,是让你区别于其他人,是你作为人,作为个体存在最后的证明。珍惜你的独特性叙事,它是你在未来的秘密武器。
GMT+8, 2024-12-22 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