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反脆弱
反脆弱---简单理解就是一种越挫越勇的精神。
海明威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徐悲鸿得故事也是一个典型得例子。
记得我上高一的时候,我写作业的时间正好和爸爸看三国演义的时间相冲突了,爸爸看电视的一大特点是,声音要调到最大,甚至到了扰民的程度。我学习的房间就在爸爸隔壁,基本上没有任何隔音装置。就在这种情况下,我虽然心里怨恨爸爸不为女儿着想,行动上却努力排除干扰,最后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年级第四的好成绩。这应该也算反脆弱。
另外教育孩子实在是一件费心烧脑得事情,而且不懂教育规律的我们经常被弄得灰心丧气,这时的我们就需要这种反脆弱得能力。
2. 有意识状态vs无意识状态
叔本华说的,身体和心灵最好的状态,都是在你不意识到它的时候,它才是正常的。当你一旦意识到它的时候,它一定出问题了。
我想到了蜈蚣走路的故事,本来蜈蚣走得很顺畅,可是当青蛙问他,你有这么多脚怎么走路呀?蜈蚣经过认真思考后居然不会走路了。
冬吴同学会第60期(从刻意到无意)中也讲到:我们是被两套操作系统同时支配。相比之下无意识的系统更高效同时更省力。然而怎么才能达到更高效呢?答案是:有觉知的刻意练习带领我们走向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境界,庖丁解牛,卖油翁都应该是这个境界里得高手。
生活中我经常对自己说:对孩子要理解,要宽容,要尊重,要欣赏。看来我的境界还是有意识得状态,需要进一步无意识化。
3. 粗糙的生活VS精细化的生活(或者叫囫囵吐枣vs精益求精 ; 或者叫不拘小节vs注重细节)
老吴提到了喝绿茶与和普洱的区别,提到了发烧友们追逐极限体验的痴迷。这是对精细化的追求。
班长的课 班长点评:四年级孩子的读后感 中也提到,思维是一个非常精细的东西。
从班长对《史记》这套书得处理方式,也可以看出班长是一个不忽视细节的人。
我最近也一直再反思,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我恰恰忽视了最重要的细节。为什么好的理念一直推行不下去,为什么好的计划总是受阻,为什么家长明明是为孩子好,孩子却不领情。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太简单粗暴了,凡事想当然,自己认为正确得做法就去推行。缺少了对孩子的关注,我们不知道孩子自身的需求是什么,我们不了解孩子的理解水平,我们缺少对孩子的尊重,也缺少对孩子的信任,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没有仔细观察孩子的状态,没有从孩子的表现中搜集反馈信息,从而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也没有在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相冲突时,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权衡利弊,果断取舍,耐心等待。其实这些细节往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4. 紧迫感VS焦虑感
消除紧迫感得方式,踏踏实实做事。
GMT+8, 2024-12-22 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