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代码是一座宝藏,经过几次的学习,发现自己记得不牢,很容易就忘了,试试这种形式的学习笔记,尽量和生活中的点滴联系起来,希望可以消化得更好!
The Pet Shop
周六晚上是我们家的家庭电影日,孩子们总是为选哪部电影而争论不休·互不相让。最后决定由妈妈为大家挑选,从此以后,和谐多了。
At the park
最近在家学习,老大老二以及我自己都有比较多的学习任务,因此只有弟弟一个人比较闲,大家都忙起来的时候,看着他一个人在角落里自说自话玩着乐高,还有点心疼,所以学习的间隙孩子们偷偷懒,我也不加阻挠,并且鼓励他们陪着弟弟一起玩。
Shopping
最近教会孩子们在临睡前养成收纳整理活动区的习惯,原本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谁知道老大每天晚上都会花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整理,特别沉迷。上一次见到他这样,我真的忍不住斥责了他。并且告诉了他过犹不及的道理,大好的时光我希望他用来多读几页书,而不是醉心于整理收纳。(要事第一)
Top Dog
这个故事里最打动我的是班长提出的无条件的爱,家庭成员之间的心心相惜。来自于家庭的爱应该是每个人最后一道防线,无论在外界遭受到多大的失败·否定·质疑,回到家里应该感受到那种无条件的爱。家是心灵的港湾,从前觉得不过是句漂亮话,年龄越大越觉得这句话字字千金。港湾是一直在那里,随时可以去停泊,依靠的。自己再这方面还需要多多检讨,对于孩子及家长,苛责的还是比较多,吾日三省吾身,以后自己要多多检讨反省改正。
What dogs like?
这一篇的代码是共性与个性,想当然vs严谨客观。家里三个孩子,经常会在很多事情的选择上发生争执,大多数情况我都是比较简单粗暴地制止,然而这样“听话”的日子还能持续多久一直是我心里的隐忧。在此告诫自己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孩子的个性与共性,引导大家去选择一个goldfish。教育即生活,底层代码的学习对于低龄孩子而言可以说是把双刃剑,有些比较深奥的确实没法理解,但是一些简单的只要经常念叨,我发现孩子们都吸收得比较好。 比如“想想别人“,那天偶然听到三岁的弟弟也开始煞有介事地“教育”起哥哥,要想想别人。这让我觉得既好笑又欣慰。三岁未必能真正领会,可能只是鹦鹉学舌而已,不过教育不就是撒下一颗种子的事情吗?小时候背诵古诗根本没有去体味里面的内涵,最近两年开始把古诗与生活联系起来,才发现其中的妙处。
GMT+8, 2025-4-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