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有情绪时,家长应该是去接纳去共情,而不是去制止和压制。
前天我终于迎来了这样的一次实践。事情发生在晚餐后,两个小朋友要玩考试的游戏,我儿不愿意玩,拒绝了,一个人在沙发上默默的看书,我远远的观察,其实他也没有在专心的看书,他时不时的会抬眼看他的朋友玩游戏。我当时想,他会不会有受到冷落和排挤的感觉?朋友提醒我去他身边瞧瞧,我没去,我想要他自己去消化这种感受,我觉得他有这个能力。
转眼,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发现不对了,他在摔朋友家的沙发垫,我跑过去制止,他突然爆发得更厉害了。我抱住他想制止他摔东西的行为,又有点犹豫,弄得场面有点混乱。我心中闪过一个念头,去接纳,不压制,是任由他的这个发怒行为吗?不是的,我要制止他的行为,我抱着他走到洗手间,想让他安静,他哭着说要回家。他这么一说倒是提示了我,我们是需要离开这个让他生气的场景。出门后,情绪显然好了很多,朋友送我们出门,也在不停的安慰他。一路上,我和他聊天,描述我看到的事情:两个好朋友玩考试游戏,你不想玩,在沙发上看恐龙的书。你一边看书,一边还在看好朋友玩游戏?儿子:他没告诉我游戏规则。
我:首先邀请你一起玩,你拒绝了?你不想玩?
儿:我再也不跟他们一起玩了。汤抢了我的书!
儿:他下次要再抢,我就把他的书扯得西八乱,把他的书画得乱七八糟
我:重复他的话一遍(我当时不知道该怎么样,只好重复他说的)
儿:我要找最严厉的老师来。
诸如此类的话,说了一大堆,我就是不断的重复他说的,偶尔会问他如果真这样了,会有什么结果?真的要这样吗?
说着说着突然又伤心起来了。我想是不是气生完了,但是他感觉到的被朋友抛弃了欺负了这件事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啊,于是我与他一起回忆和朋友一起玩的愉快场景,朋友对他的帮助,其实大家都是很喜欢和他一起玩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我也长舒了一口气。
睡觉前听到朋友给他的语音信息。我问:下次一起玩吗?一起啊!
早上起来又听到朋友给他的语音信息,还不好意思的笑了。
我总结他昨晚的行为并告诉他:1把凳子推倒了2把书摔在了地上3撕坏了朋友的飞机
接下来的时间,我需要告诉他生气了,可以干些什么。
早上正好听了贝贝熊里的故事《受人冷落》不知道他会有什么启示。
把《菲菲生气了》《生气的亚瑟》拿出来看。
没有这件事之前,我不知道儿子会爆发出这样的地动山摇。
GMT+8, 2024-12-22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