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核心素养家培养 返回首页

帅帅妈05的个人空间 http://xy.xfxynet.com/?491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徐岱 《西湖七月半》 上课记录 2018-8-19

热度 10已有 1047 次阅读2018-8-19 23:13

字体:

西湖七月半   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装,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这句意思是什么?作者有什么隐含的意思没有?这类是什么人?

这类其实是借赏月为名,实际上是来炫富,显摆的。平时富贵,没人看见。然后赶到节日时,就跑来炫耀。这类人主要是炫耀。这种人现在也很常见。炫耀自己去过多少个国家。吃过什么。。诸如此类。。过去没朋友圈。。现在有朋友圈,更方便炫耀了。

“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 这类是什么人?对这些名娃闺秀,作者有没有几分讽刺?

这类也是晒。晒的是风情,有点演的那种感觉。左右顾盼,希望别人关注自己。这种属于那种求取关注类型的。普通人也希望博取关注。这种属于那种求取关注类型的。普通人也希望博取关注。比如,穿了好衣服,希望别人看看。普通人可能更多是这种。因为普通人不够富有,还不够炫富。

第一类是炫富,第二类是博关注。

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这第三类,有无讽刺?如果有,讽刺了哪种人?

这第三类,有点作秀,附庸风雅。假的雅士。希望别人感觉他们很雅。。在那里看月呢。有点像家里弄些名画之类做装点。附庸风雅,恐怕别人不知道自己风雅。现在社会上,也有许多这类人。现在到处都是仁波切。

再看第四类: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这类就是彻底的粗俗人了。没文化的粗俗人。

而实无一看者这句说明什么?

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这种就是盲从者,浑浑噩噩,纯粹凑热闹。没有目的,随波逐流。

第五类:小船轻幌,净几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说明什么?

原生快乐。这类人,主要注意力在自我的快乐上,友人之间的快乐上。藏在阴影下,不希望别人看见。没有刻意,表演,作秀,炫耀。。就是简单的原生快乐。。不需要点赞快乐。。攀比快乐。

这几段这么仔细分析,确实精彩。

这段,对比人的对比。。把文人追求与俗人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向之浅斟低唱者,有同学看到第三类人中,也有浅斟低唱。。

    我觉得不是。这个浅斟低唱。是第五类的。。不是第三类的。作者对第三类是讽刺的,不大可能跟他们坐在一起喝酒。不是同类人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

    这段令人陶醉神往。尤其是结尾的那种惬意。读来回味无穷。



附班长:教育的目的74:读《西湖七月半》


今年8月28日就是传统上讲的七月半,正好昨天读到张岱的这篇文章。张岱这篇文章,泾渭分明的写了两个世界,两类人。不大容易给这两类人贴标签,姑且就称为A和B吧。

A这个世界的人有什么特点和共性呢?

他们的内心缺乏一种独立性,他们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往往不是来源于自我而是来源于外部。首先是那些炫富者。他们的信仰: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他们内心的逻辑是,如果我不富有,那么我就没有价值。其次是那些卖弄风情者。他们时时刻刻想在别人面前做出一副美丽的样子,风情万种的样子。他们内心的逻辑是:如果我不美丽,我就没有价值。第三类是一些附庸风雅者,他们极力表现得很有文化的样子,心里虽然对那月亮无半点好感,但努力装出一副赏月的样子。他们内心的逻辑是:如果我不文雅,我就没有价值。

这些人快乐的基石是别人的点赞,而他们不明白的是,他们创造的这些所谓价值,只是虚假的价值,于别人并无半点意义。你那个财富,你那个风情,你那个风雅,除了占用了别人的注意力资源,又给别人带来了什么呢?

而B类人呢?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清风明月,百里荷塘,尽情与这曼妙的自然交融。他们的快乐不是来自别人的点赞,而就是眼前这清风明月,这造物主给予我们的无尽藏。

谁更快乐?

炫富者当他的财富不再呢?卖弄风情者当他的美丽不再呢?附庸风雅者当他的风雅被人揭穿呢?他们的快乐去哪里寻找?人生价值又去何处寻觅呢?

而B类人,他的快乐是无穷无尽的。何时不会有月光,何时不会清风徐来?他们还有另外一种无尽藏,就是创造真正的价值——就像张岱写作的这些文章,传承千古。

B类人,他的快乐源泉是无尽藏,他的自我价值感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所以我说他们更快乐。他们的快乐也更持久。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 ,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B类人,他担心的不是别人不了解自己,不点赞自己,或者没什么名气,他担心的是自己是不是有能力,这个能力就是创造真正价值的能力。你写了一篇标题党的文章,的确引来无数看客,这又有什么价值?你在这些看客眼里,就是一个所谓的小编,一个莫须有的符号而已。但是你真正创造了有价值的东西,哪怕只有很少的知音,这也是实实在在的价值。你在他们的心目中,就不是小编和符号,而是知音,师长,甚至亲人。

原生快乐的能力与创造价值的真本事,有了这两样,一生何求?

 


路过

鸡蛋
10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0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冀ICP备17016543号

GMT+8, 2025-5-9 13: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站长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