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七月半 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装,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这句意思是什么?作者有什么隐含的意思没有?这类是什么人?
这类其实是借赏月为名,实际上是来炫富,显摆的。平时富贵,没人看见。然后赶到节日时,就跑来炫耀。这类人主要是炫耀。这种人现在也很常见。炫耀自己去过多少个国家。吃过什么。。诸如此类。。过去没朋友圈。。现在有朋友圈,更方便炫耀了。
“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 这类是什么人?对这些名娃闺秀,作者有没有几分讽刺?
这类也是晒。晒的是风情,有点演的那种感觉。左右顾盼,希望别人关注自己。这种属于那种求取关注类型的。普通人也希望博取关注。这种属于那种求取关注类型的。普通人也希望博取关注。比如,穿了好衣服,希望别人看看。普通人可能更多是这种。因为普通人不够富有,还不够炫富。
第一类是炫富,第二类是博关注。
“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这第三类,有无讽刺?如果有,讽刺了哪种人?
这第三类,有点作秀,附庸风雅。假的雅士。希望别人感觉他们很雅。。在那里看月呢。有点像家里弄些名画之类做装点。附庸风雅,恐怕别人不知道自己风雅。现在社会上,也有许多这类人。现在到处都是仁波切。
再看第四类: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这类就是彻底的粗俗人了。没文化的粗俗人。
而实无一看者这句说明什么?
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这种就是盲从者,浑浑噩噩,纯粹凑热闹。没有目的,随波逐流。
第五类:小船轻幌,净几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说明什么?
原生快乐。这类人,主要注意力在自我的快乐上,友人之间的快乐上。藏在阴影下,不希望别人看见。没有刻意,表演,作秀,炫耀。。就是简单的原生快乐。。不需要点赞快乐。。攀比快乐。
这几段这么仔细分析,确实精彩。
这段,对比人的对比。。把文人追求与俗人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向之浅斟低唱者,有同学看到第三类人中,也有浅斟低唱。。
我觉得不是。这个浅斟低唱。是第五类的。。不是第三类的。作者对第三类是讽刺的,不大可能跟他们坐在一起喝酒。不是同类人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
这段令人陶醉神往。尤其是结尾的那种惬意。读来回味无穷。。
附班长:教育的目的74:读《西湖七月半》
GMT+8, 2025-5-9 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