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女生自行在暑假读过,读完说看不大懂让我看看,当时没上心一直拖拉没完成她给的任务。后来见班长在日课多次提到,觉得需要认真对待,便抽出时间来仔细读了读。感觉这本书是极富象征意义的书,很多地方的细节我看了也觉得不甚明了,不过经过班长的多次解读,心里大概有了点数,就女生的要求写上几笔。
少年圣地亚哥走这一条奇幻之旅的旅途中,遇到了吉普赛老女人、撒冷王、小偷、水晶店老板、英国人、女孩法蒂玛、炼金术士、金字塔前的难民。他放过羊,在水晶店打过工,跟随商队穿越沙漠,遇到过爱情,遭遇过小偷,面临过死亡的威胁。但是,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助力你实现自己的愿望。不管是作为引导者出现的王或术士,也不管是代表困难出现的小偷和难民,又或者是代表爱情及具吸引力和诱惑办的法蒂玛,他们都不是来阻挡少年的前进之路的,他们的出现,都是给了少年更明显的征兆,更大的决心,更强的毅力,是他们合力让少年找到了自己的天命,正如书中所说的“马克图布”。
具体地说起来,小偷代表少年刚踏上旅途就遇到的困难。但是小偷有他存在的意义,引领少年来到了水晶店,追寻天命的人首先要为生存付出一定的努力。
水晶店代表少年能保底的下限,这个下限给了他去追求天命的勇气—大不了再回来放羊。正如书中所写,“如果找不到那些财宝,我随时可以返回家园。但是生活给我我足够的金钱,而且又有足够的时间,为什么不去寻宝呢?那一刻,男孩感到无比快乐。他随时可以重新去当牧羊人,随时可以回水晶店。”
水晶店老板让少年知道,原来不是所有有过梦想的人都会有愿意会去实现梦想。而英国人则让少年了解到追求天命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商队的牵驼人让少年明白要与沙漠进行沟通,不要忽视一切出现的征兆。比如从羊群上学到东西,从水晶上可以学到东西,从沙漠上也可以学到东西。整本书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学习,不局限于书本,而是向生活学习。
女孩是少年在旅途中遇到的爱情。为此,他第一次真正犹豫是否该停下脚步享受爱情。就如班长曾经写过的《斗青春》的观后感里提到的那对恋人,男孩是否应该为女孩放弃去德国追求学业留在小县城,也正是少年此时遇到的成长难题。但炼金术士的非常精彩的一段假设(P159)让男孩打消了这个念头,使他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会促成天命的爱情。炼金术士的假设是第一年甜蜜到忘了天命—第二年想起天命—第三年婚姻中的男女互相指责—第四年被天命放弃陷入平庸。
最后到了金字塔遇到的难民最有意思,借他的话少年知道了宝藏原来就在他以前放羊的地方。这段是全文的核心象征意象——有时候我们最想要的东西就在身边 ,但必须要行动起来去追寻,有可能会走一段曲折的路,但一定不会是弯路,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而那个做过两个相同的梦知道宝藏确切地址的难民,没有行动一直安于当个难民甚至沦为罪犯。所以,行动,应该是这本书最明亮的关键词。
全书读罢,觉得圣地亚哥的旅途和王国维的三重境界契合。第一境,望尽天涯路。是在犹豫,在彷徨,在思考,在向往,正如前两章少年还在牧羊时的状态,但思想已经活络了,他与父亲沟通,遇见撒冷王,踏上寻梦之旅。第二阶段,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追寻天命的路上,遇到小偷,遇到爱情,甚至死亡的威胁都不至于放弃追寻的心。第三境,众里寻他千进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在金字塔前,得知了自己走了那么多路寻找的宝藏竟然在自己曾经牧羊过的地方。而要达到第三阶段,必须经过前面两个阶段。
最后用王国维老师的原话作为总结陈词:“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结合着少年这部书,这段原本很详熟的但略有些疏离的文字,如今也有了具体的注解,变得鲜活起来。记下来,给女生,也给自己。
GMT+8, 2025-5-5 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