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核心素养家培养 返回首页

月月妈08的个人空间 http://xy.xfxynet.com/?117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20170615重庆中考作文枫叶

热度 3已有 1049 次阅读2017-6-16 06:44 |个人分类:中考作文

字体:

今天先讲讲枫叶这个作文。

2017年重庆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
也是青的,也是绿的。

从春天开始生长,直到深秋,枫叶才变得像火一样红。
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慢慢变红。
很多树的树叶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
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它红起来的机会。


首先。大家思考一下。这个“红起来”,可以指代什么事情呢?

  1. 成功是一个。还有呢?成功,出成绩,被认可,成就。实现自我价值。这些都是一个类型的。代表成功。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指代?

  2. 好好想想啊。唐诗课我们主要讲的是什么。如果想到了这个角度,大量唐诗就可以用上了。再提示一下:又红又专,这个红指代的是什么?人品高贵,高贵的品性。

所以这个题目的底层代码,可以是成功vs环境。也可以说,品性与环境。这个题目,用哪个角度比较好写?

嗯。品性这个角度好写一些。

 

哪些可以用于讲高贵的品性

1、咏蝉,讲的是什么?

咏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跟枫叶这个,几乎完全说的是一回事。蝉的声音传的这么远,主要是他自身的高洁。环境不是主要的。

2、出淤泥而不染。

同样的环境下,有人就可以保持品性的高贵。不受环境左右。

(同学问题:1、疑惑的是,材料里明显说了秋风给了枫树的红,可蝉这个不需要外界条件,自己声音就很远?

2、可是,题目中枫叶有从一开始是绿色,最后再变成红色,有一个变化过程我认为,从品德来说不是很确切。)

蝉这个,确切说,应该是这样的。不是主要借助秋风。风还是需要的。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空气。但声音的传播,主体是自身的品性。外因是次要的。

枫叶有从一开始是绿色,最后再变成红色。。品性不是这样吗?

一个人的品性,也有一个修炼的过程。开始也许是青涩的。后面,越来越成熟。内因是主体,外因是催化。因为所有人,都有同样的外因。为何你就保持高洁呢?这个还是讲内因是主要的。

 

3、心远地自偏,这个好。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身居闹市,如能不受世俗诱惑,保持高洁的情操,也能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

你的内心是安静的,那么,环境虽然吵闹,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心静。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个好。

环境虽然特别的严酷,但老翁依然能够怡然自得的垂钓。

5肖申克的求赎。肖申克向往自由,既使环境非常恶劣,也不改他的信念。

6、司马迁的例子不错。

7、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这个好。

赠从弟(其二)
作者: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这首诗就很棒。

松柏有本性!

 

 

好。现在我们再从成功的角度想想。

成功与环境的关系。这方面我们讲的也比较多了。大家脑子里有没有例子?

1、嗯。我们经常讲的钱理群,易中天都是这样的例子。

大家都是一样的环境。易中天后来走红了。原因是,人家在插队的时候积累了。钱理群也是这样。

 

马云,俞敏洪不是特别典型吧。马云,俞敏洪属于屡败屡战,反脆弱能力强。

褚时健不典型。

褚时健坐牢这件事,不大好讲。他的成功,也比较复杂。

所以尽量不要用他做例子。

屈原属于品性那个角度的。不是成功。

2燕雀焉知鸿鹄之志,陈胜很典型。

陈胜是我很推崇的人物。

大泽乡起义,当时大家面对那种情况的时候,他振臂一呼。这是偶然的吗?

不是。他还是农民的时候,就有大的志向。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就是他的名言。

所以陈胜后来推翻秦朝的重要力量,这不是偶然的。是跟他的志向,抱负有关系。

 

今天讲的这个题目。大家需要反思一下了。这个题目,其实不难。但大家的储备有点少。品性这个角度,怎么提示都想不起来。这是尤其要反思的。说明大家现在这块的积累还是比较少。意识雷达没有形成。包括昨天讲的艰苦奋斗。也缺乏意识雷达。怎么都想不起来。

品性,品德这块。大家还是要重视。现在媒体铺天盖地都是成功这些。过于偏食。大家要能够自我觉察。防止被媒体给带偏了。适当关注一些,有品性的人和事。唐诗这方面资源比较丰富。将来我们要继续讲。还有一些主旋律的内容。讲精神,品德的,也要多涉及。比如昨天讲的柳青。估计没几个人知道。但实际上这人非常厉害。也非常伟大和重要。不要过于偏食。

柳青。杰出的作家。创业史甫一出版就发行了10万册,最终成为中国发行量最高的畅销小说,但是,这部作品的作者却把所有的稿费捐给了农民,而这位作家自己的一生,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他的作品被翻译为十几个国家的文字,被日本研究者冈田英树称为开创了亚洲文学的新时代,而当西方的记者历经波折,如朝圣般奔向他写作的村庄采访时,他们震惊地发现:他们面对的竟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而这个老农脸上却戴着一幅学者的眼镜。

他在中学时代就把一本英文词典背了下来,他是极少数能够用英文读西方原著的中国作家

他放弃了自己的行政九级,走向高天厚土甘作一个农民,你会怎么想?——毕竟,行政九级不是一般的高位,因为当时的陕西省委书记也才不过是行政九级。比陶渊明还厉害。陶渊明放弃的不过是一个小官。这个放弃的是高官。这个放弃了高官厚禄而走向高天厚土的作家,就是《中国青年报》的创办者,团中央的高级干部,他的名字叫刘蕴华,而柳青则是他的笔名。这个作家,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启蒙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的文学情缘》中深情地说:

1982年,我到河北正定县去工作前夕,一些熟人来为我送行,其中就有八一厂的作家、编剧王愿坚。他对我很有帮助,为什么呢?他给我讲了很多长征的故事,讲了很多老将军的故事,第一批授衔的老将军,他大部分都采访过。他当时给我讲的一个故事,让我非常有感触。王愿坚说,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位吃过草根树皮、经历过九死一生的老领导。正说着话,警卫员进来对老领导说,首长,参汤拿来了。老领导喝了一口,说凉了。小警卫员把参汤接过去,顺手就泼在了外面。王愿坚说,看到这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突然想到我们现在条件好了,的东西多了,按中医的说法,人不能只补不泻,现在是该泻一泻了。他的意思是说,不能忘了初心啊,不能忘了打天下时的艰苦岁月,现在条件好了,要警惕脱离群众。我听了这个故事,也很有感触。联系到我们现在的反腐倡廉,为什么要这么做?王愿坚当时就说,近平同志,我没有别的说的,就是希望你真正能够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和心灵中去,那可能对你从政很有帮助。文艺与从政虽然隔行如隔山,但是也有一些通行的规律。比如,王愿坚跟我讲到柳青。他说,柳青是一个陕西作家,1952年曾经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后来辞去了县委副书记职务、保留常委职务,并定居在那儿的皇甫村,蹲点14年,他的《创业史》很多素材就是从那儿得来的。王愿坚说,我为什么要跟你说这一条呢?你们这些人都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人,柳青可以做到中央或者陕西省的一个文件发下来,他会知道他的房东老大娘是哭还是笑。如果你们对人民的心声能了解到这个程度,那对施政是不是很有帮助呢?我说,你说得太好了,我一定谨记这句话。

总书记说:王愿坚帮助了他,柳青帮助了他,而且是帮助很大。总书记告诉我们:为文与为政的尺度和准则在哪里,什么叫我心即是民心,我心即是众人之心,什么叫我心光明,什么叫做不忘初心。好的作家,不等于那些靠卖畅销书富起来的、开公司的作家,好的作家,不等于那些被西方追棒的作家,好的作家,不等于那些担任了领导职务经常出头露脸的作家。

衡量一个作家伟大与否的标准,不是名和利,不是地位,不是出头露脸,而是胸怀。

什么是伟大作家的胸怀呢?鲁迅临终前说: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与你有关。而柳青则写过这样的一幅字:襟怀纳百川,志越万仞山,目及千年事,心地一平原。
世界很小很小,而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

什么叫:心地一平原呢?捷克作家昆德拉曾经说过:当伟大作家写作的时候,世界如同大道一样向他们敞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就是鲁迅的胸怀,也是柳青的胸怀。


1960
年,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部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在出版前一个月,柳青就将所有的稿费一万六千零六十五元,捐给了胜利人民公社,作为公社的工业基建费用,公社用这笔巨款修了一座农业机械厂,后来又建了王曲卫生院。这就是老一辈人的精神。艰苦奋斗,天下为公。

 


路过

鸡蛋
3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冀ICP备17016543号

GMT+8, 2024-5-20 00: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站长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