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核心素养家培养 返回首页

铭铭妈03的个人空间 http://xy.xfxynet.com/?60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论语课55

热度 8已有 1124 次阅读2018-7-31 10:41 |个人分类:论语

字体:

论语课55

13-5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孔子说:“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办不通;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谈判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这条很有意思,2500年前,孔子就反对两脚书橱了。

代码应该是:学以致用。有真才实学。

我们学习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这个陷阱。就是学了一堆知识,干什么都不行。今天应试教育,助长了这个趋势。我大学毕业后的反思就是这里。我以为自己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实际上到社会上发现不行。没真正的积累,没真实的能力。痛定思痛,后来才实现了艰苦的第二次开窍。这块网校讲的东西很多,我不展开讲。大家还是要重视。时刻反思,怎么学到真能力。

 

13-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这个还是讲以身作则。

 

13-7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孔子说:“鲁和卫两国的政事,就像兄弟(的政事)一样。”

 

这句话,我们单纯记住了。这属于毫无价值的东西。对于我们做具体的事情,没任何帮助。那么,怎么才能让这句话变得有用呢?这需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鲁国和卫国,是两兄弟的封地。他们的政治都比较保守。了解了这个背景之后,也属于没啥用的知识。

大家思考,还需要了解点什么,才能产生实际的价值呢?对我们产生直接的启发作用呢?你得问出一个好问题来。。比如,论语的编者,为何不明不白弄了这一句。。其他的句子,基本都有一些含义。这句就讲了一个知识吗?孔子是否有一些言外之意在背后呢?这个也是w思维。

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大致猜测了。我们前面学了不少关于卫国的内容,大家是什么印象?卫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卫国这个国家,是不是乱套了?我们前面刚学,名不正则言不顺。讲的就是卫国。卫国当时的政治乱成一团。鲁国呢?鲁国也差不多。所以孔子讲这话,表面意思是讲,这俩国家的历史渊源,实际上讲,这俩国家,难兄难弟。有点儿感叹。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啊。为什么这样?承接前面讲的,君主无法以身作则,世风日下。礼崩乐坏。所以这下我们就通了。这个孤立的知识,就跟前面联系起来了。将来你谈到以身作则重要性的时候。也可以把这个知识用上了。

所以大家要明白,知识这个东西。不是乱学的。是有学问的。不要孤立的为学习而学习。就这个句子。如果孤立记,从历史渊源角度,这俩国家是兄弟。这知识没多大意义。你可能永远都用不上。但是,记住这两个国家,君主都做不到以身作则,造成社会崩坏,成了难兄难弟。这个就不是孤立的知识了。我们似乎能够听到孔子的一声叹息。

 

13-8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时说:“他善于居家过日子。刚开始有一点,他说:‘差不多也就够了。’稍为多一点时,他说:‘差不多就算完备了。’更多一点时,他说:‘差不多算是完美了’。”

这章代码是什么?这个究竟是表扬还是批评?这个应该是表扬。这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有了一点,觉得这就够了。这是比较知足。孔子通过表扬公子荆,来讽刺那些显贵。那些显贵是不知足的。过着奢靡的生活。

代码: 知足vs贪婪

知足常乐vs贪得无厌

 

13-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庶,人口多的意思。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富了以后又还要做些什么?”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

 

使他们富起来,这句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

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仁爱。文革时候,高喊越穷越光荣。这是一种倒退。你发现人的思维真是可以退化的。还不如2500年前的古人。

治国的目标,应该是让百姓富足。所谓富足,就是吃好喝好,衣食无忧。邓小平是拨乱反正。先让大家富起来。然后再教育。富起来,确实容易造成风气的问题,但不能因噎废食。可以通过教育,逐渐改善精神世界。孔子是一语中的。这个先后顺序是很有讲究的。仓禀实而知礼节。这个古训确实有智慧。现在是逐渐富裕起来了,教育有些滞后。不过如果领导人能够以身作则,社会风气也会越来越好。习之前一段时间,社会风气很差,跟领导不能以身作则有关。大老虎一个接一个。社会风气怎么会好?所以这段,也跟以身作则联系上了。教之。怎么教?都是一体的。

说实话,习之前,我对中国都有些绝望了。社会真有崩溃的迹象。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

如果真把这两句落实,国家很有希望。

 

13-10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便可以搞出个样子,三年就一定会有成效。”

 

孔子这话很自信。但这话是不是违背了温良恭俭让,不够谦虚呢?

大家系列里,有一篇谈中国文化的托命之人。谈到大师经常讲一些自信的话。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气概,乃是因为他们的学问,是“为往圣继绝学”,传承了几千年的人类智慧。一个个体是非常渺小的,但一旦承担了天命和代代相授的传统,那就不得了,“虽千万人吾往矣”!孔子是自认为自己是承接天命的人。他对自己的这套治国理念是很自信的。这种自信,跟一些神棍的自吹自擂不同。一句话,是自信还是神棍。形式上往往不好区分。关键是综合看。这就需要一种嗅觉。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对。这个意思可以用什么代码来概括?

自信vs自负

自信,有底蕴。自负,是一种浮夸,没底蕴。是一种盲目自信。


路过

鸡蛋
7

鲜花
1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冀ICP备17016543号

GMT+8, 2024-5-20 07: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站长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