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班长的课太出彩了,示范跟AI的对话,遇强则强的思维碰撞让人叹为观止啊;示范对照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苏轼的《喜雨亭记》,提炼关联和区别;找现实映射,看时代背景,人物关系的共性特性,时也,命也,运也。需要多听几遍,好好消化。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乐其乐;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乐)
苏轼的《喜雨亭记》,优游以乐于此亭;(民不乐,则二三子不得闲而乐)
都是士大夫以民为本的代表,值得敬佩,课上班长让大家仔细去体会中间细微的差别而不得。班长引导看层次境界的区别,范仲淹是完全的“利他”之心,苏轼是接地气地与二三子做思想工作“民乐而后得闲得乐-利己”。让我想到论语讲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为老百姓做实事,行仁德,自己也是受益获利的;完全不考虑个人得失的精神境界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了,层次可以一步步提升。
佳乐妈最近分享了一个学习方式,感觉这样对照着学习和实践的思路也很好。她说“ 扯着一条线学习。比如一个人物,一个品质。我是最近学习了孝和友。我感觉这样学习我自己收获挺大的“或者”把子路相关的章句都找出来,把信相关的都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