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娃进了手艺学习这一行,逐渐发现和智能进步的规则区别很大,无论是钢琴还是书法,要想做好,天赋只是门槛,心理是刚需,想糊弄,基本是无理取闹。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娃上课回课环节,老师竖起耳朵,沉思一旁,娃逐渐进入状态,就听瘦小的老师厉喝一声:“别混!,慢速、分小节、分手,走!”再傲娇的娃,也明白自己差在哪里了,精神集中起十二分,看谱,摆弄手指,在家不行的,在老师这里都可以了。事后问起来,虚心地说老师说得对!不能不这样做!
不禁思考名手之道是什么呢?是日复一日科学训练,还是对音乐美好感受的无尽追求,但老师说真正的好学生能忍受长期的枯燥训练,有天赋的孩子太多了,真正能长期站在舞台的,是那些有强烈动机的孩子,为了在舞台展现很短的时间,甘愿放弃休息和娱乐。那么,技术不重要吗?技术当然重要,但那是人的命,遇到好的老师,一点点的训练技术,精心培育,才能走的顺利一些,仍然有大量的学生被淘汰。
这忍受枯燥的能力和在行的老师,衡量娃都很幸运,为什么没有苦得龇牙咧嘴。我想,是做这些的目的不是一定要走向舞台,而是让生活被美好的事物构建。另类的态度,让我们不赶不急,一年一个台阶地走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