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俗事奇人》之一
2025.3.10
拉小宝一起来学习,娃不愿意,我答应,只用半小时,之后的时间随他自由安排我不干涉,才勉强同意。
先是坐得离我很远,哄几下才坐到桌子旁。姿态是抗拒的。
问:这本书你看过了吧?还有篇是课内学过的。
娃:瞥了一眼,说早看过了。
问:还记得课内学的是哪篇不?
娃:不记得了。还是抗拒的姿态。但因为提问,稍引起了他的兴趣。
我翻到《刷子李》说,看,这篇。
娃:不耐烦地嗯了一声。眼睛喵着手机,想拿起桌边的手机来看,我假装不经意,先拿过手机,放到桌子稍远的地方。
我:你觉得这篇写的怎么样?
娃:假的,瞎编的(不屑状)。
我:提高声音,说不可能,说这篇是经典名篇呢,怎么可能假?
娃: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人?
然后我们就展开了讨论,娃认为人物过于假,因为刷墙能一滴灰都不漏在身上很难。
我说,是呀,你见过装修的师傅,很多都是全身衣服全是斑驳五彩的。作者塑造一个这样的形象,还要故意全身黑色衣服,为啥?
显示他技术高超呗。
由此聊到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引申到工匠精神。
举例,日本有些技术就是因为有工匠精神,能做到极致。
比如有个朋友做日本公司的某机器的,至今国内有很多仿的,但因精度和耐用度都达不到日产的,
所以日产的一直还是这个行业的领头地位,没被撼动和超越。
再回归到平时的学习,也要有钻的精神,不是止于做完作业就了事,要钻原理推应用,不是钻牛角尖。
再把班长讲的精益求精VS得过且过的底层代码讲一下。
此时,娃情绪已被引到书内。
再看《苏七块》,书虽看过,但早已忘了,带他看了一遍。
因为圣人VS俗人,和私心VS公心,这个点,不太好讲。
我直接问他,你认为苏七块是好人还是坏人?是不是太冷血不愿帮穷苦的人?
娃说,不是坏人,也迟疑着不愿说他是好人。
我夸他长大了,懂思考了。看人看事,不能简单地划分为好或坏,人和事并不是非黑即白。
如果苏无原则去帮,以当时社会环境,也没法帮到每一个人,需要帮的人太多,他个人能力也有限。
最后他还是帮了,说明他内心并非冷血无情的。
讨论后认为,在自已能力范围内帮人,且要讲究方式方法。
聊起网上看到的有圣母心的人,连家人都不管,精力与钱都花在养流浪动物上面,打着爱小动物的旗号,自已家人都不爱,把生活过得一团遭的事例。
顺带扯到了几年前的杭州保姆纵火案,女主原本是极帮保姆的,反倒引起保姆的贪念,导致惨案发生。
日本江歌案,要学会识别朋友,要有保护自已的能力,等等。
与之相反的例子,想起了农夫与蛇,东郭先生。
说起保护自已的能力,娃想到,要练好体格,又闲聊了几句健身运动之类。
提醒他注意作者如何写反转的。
再看《酒婆》,我们各自读几段,看作者如何精彩描写人物和动作。
而且又是极精彩地写反转。
娃诧异,酒有啥好喝的,那些人为啥要喝酒,又还是假酒。
分析了一下底层人民累且苦的生活,只能暂时用酒精麻木刺激一下。
现在我们累了或是压力大了,可以去逛街吃喝,可以去打球听歌,可以看电影
有很多方式来排解压力,但那时的人没有这些选择。
娃表示打球很好,发表了一些打球的快乐感受。我也表示喜欢打球。
最后问他体会作者对酒婆是什么样的情感来写的?
他说是可怜,同情。
闲聊下来,已一个小时了,离他要求的只讲半小时已过去很久。
结果挺好,他聊的开心了。
GMT+8, 2025-4-5 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