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看到我头痛,因为里面涉及的历史内容太多了,知识点太密,消化不了。
但是,从头读到这里,对晋国有了个初步认知就是,它确实不太讲武德。但是因为晋文公的原因,晋国还是比较强大的。
也突然想起秦晋之好的典故。
秦晋韩原之战的原因是晋惠公为得君位曾许秦五座城,回国后却又食言;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秦输粟于晋,输粟船队自雍及绛相继,人称“泛舟之役”。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却不卖给秦国粮食。韩原之战,晋惠公被俘,交割了原先答应的五座城,又以太子为人质,才回到晋国。作为战争双方来说,实在是晋国理屈,有负秦恩,但在吕相绝交书中,倒好像战争的责任在秦国似的。
吕相这篇绝交书,历数秦穆、康、桓三王和晋献、惠、文、襄、景五君之事,上溯源流,下及当世,行文纵横捭阖,笔力阳刚雄健,给后世以很大影响。其后秦作《讥楚文》,即仿效此书。吕相绝秦书开战国策士游说之辞先河,也是后世檄文之祖。
所以这个确实难读,难懂。而且它写的就像班长说歪曲了事实。明显带了节奏。以我现在的能力,还读不懂。先放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