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帆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的题目是江雪,可是在诗句的开头两句,却写的是山景。没有鸟的山,看不到人的山,绝,灭两个字,给人是极度的空无感,空寂感。我的眼前好像看到白茫茫大片大地真干净。
这时候诗人的视角从山上,转移到水中。一条船,一个老翁。为什么在茫茫的大雪中能看到船,人?很明显因为船和人是黑色的。
背景的白,于江面人船的黑,呈现出非常突兀的黑白对比,这种强烈的黑白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对抗,一种彰显,一种刻意的突出。
这是第一层的对抗 黑 vs 白
最后一句,独钓寒江雪。独钓与前面的鸟飞走,人无踪,形成了行为上的一种对抗。面对大雪,他人选择离开,而诗人选择独守。
第二层的对抗 走 vs 守
这时候在看全诗,面对严冬的大雪,诗人的选择不是悲伤,不是随其自然,不是等待,不是坐以待毙,而是有所为的行动————“钓雪”。
这个行动正好符合诗人儒家的入世价值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正因为“有所为”所以才“无所畏”。
所以,通篇看下来,这首诗我读出来的并不是孤独,而是面对孤独的决绝,毅然。就是班长所说的————倔强,孤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