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开始关注“的得地”的使用后。
经常自己就混乱了。
比如,刻意的雕琢
按照常规,这不是要用“地”吗?
还有很多类似的。我这个困惑,时间很长了。
关于的得地的使用,同学不止一次帮忙发标准。
但我就是搞不清楚。
那天骄妈说了一句,要联系上下文,看重点在强调什么。
这个知识点还我没有掌握,要不断去巩固。
但我现在终于知道我迷惑在哪里了。
我只能理解跑得快,你的苹果,快乐地成长。
超出这个范围就糊涂了。我不知道要联系上下文。
骄妈的文字有一种松弛感,而且爱讲感受。
那天我终于明白了,松弛感背后要有文字功底支撑。
不管哪方面的松弛背后都需要能力,功底。
不是我想松弛就能松弛的。
要么自己天生某个方面能力强,这方面容易松弛,
要么就要经过努力学习本领,松弛感自然而来。
以前我挺担心孩子性格的比较内向,
不大喜欢和人交往。
后来我想明白了。她内向也好外向也罢。喜欢和人交往喜欢和事交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不是个明白人。
她有没有能力?她有没有智慧,她有没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和意愿。
如果有。那是什么性格,爱不爱出门旅游都不重要。在家自由自也挺好。出门快快乐乐也不错。
认知提高了有能力智慧了,一切都好。快乐幸福自由松弛放松,善良随之而来。
背后就是持续不断的学习。
(“持续不断的学习”,开始用的是“的”,改成了“地”。铭妈有说过,学习是名词,就用“的”。这里学习应该是名词,上下文的关系也是强调学习,所以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