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核心素养家培养 返回首页

盼盼妈11的个人空间 http://xy.xfxynet.com/?13844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2022.8.29

热度 3已有 322 次阅读2022-8-29 07:15 |个人分类:读书有感

字体:
之前和孩子聊“朝闻道,夕死可矣”,总是聊不到点上,后来看了功勋,再看李贵生《浅释“朝闻道,夕死可矣”》,倒是明白了一点点。(贴一下文章内容)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中“道”指的是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即“道可道非常道”。而并非是一般人通过字面意思所理解的“早上听到(或明白了)一个道理(或真理),晚上死了也可以(或行)。”

今天我们谈论人生观、价值观时常说 “为真理而死”、“为正义事业而死”、这正是“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深刻内涵。这句话千百年来激励着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就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知”和“行”的关系。

从《左传》、《史记》对孔子的记载以及《论语》一书中孔子的言行可知,孔子一生席不暇暖,周游列国,不为做官, 旨在行道。但是当时没有哪一个国君能够真正实行孔子的政治主张,他的“仁”的思想学说得不到统治者的贯彻执行、治国理想得不到实现,这是孔子一生最大的遗憾。他的有生之年无法看到“仁”道的实行,无法看到天下大治的政治局面,即“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 如果孔子能够看到他的“仁”的政治主张得到贯彻因而天下大治(即有道),哪怕是刚刚听到,他也会死而无憾了。

一方面,孔子一生栖栖遑遑,周游列国,为的就是推行他的“仁政”。然而孔子的政治主张得不到统治者的采纳,不得已,转而讲学授徒,希望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通过他们去宣扬他的思想学说,去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孔子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生去推行他的 政治主张、实践他的道德理想,孜孜不倦,死而后已。“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为“道”而生,为“道”而死。

另一方面,“仁”作为儒家最高的政治理想,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所以孔子从来不轻易以“仁”许人。跟孔子同时代的人没有被称为“仁”的。在孔子看来能够达到“仁”的 都是古之圣贤:泰伯、文王、微子、箕子、比干、管仲。这些人的行为都关乎天下国家大计 ,关乎人民的生活疾苦。他评价一个人是否“仁”是重在其政治功绩的。但是,“仁”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是有高低之分的。我们可以自觉地加强自身修养,以“仁”的诸方面的美质要求自己,一步步的向着最高境界靠拢。

其次,“朝闻道,夕死可矣”强调牺牲精神。
一个人有志于“仁”,他就会终身实践,毫无怨恨,毫无遗憾(“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泰伯》)。为了追求“仁”的最高境界,甚至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这就是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后来孟子发展了孔子的这一思想:“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
也。"(《孟子·告子上》)“义”是“合理的事、应该做的事”。“舍生取义” 就是为了正义事业,为了他人利益、全民利益、国家社会的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仁”是人的内在本质,“义”是人的外在的行为,二者是统一的。

知道了仁义的道理,就要 终身实践它,甚至于为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无怨无悔。

孔子的“杀身以成仁”、孟子的“舍生而取义”正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的最佳注脚。

《世说新语·自新》说周处年轻时凶狠强暴被义兴人称为“三横”之一。后周处有悔改意, 但他怕光阴已虚度,最终无所成就。当时文坛有名的陆云说:“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 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陆云以“朝闻道,夕死可矣”劝浪子回头 ,只要立志向善,就不必担心美名不扬;一旦觉醒,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就下决心去做。周处最终成了忠臣孝子。以“知”与“行”的关系去理解“朝闻道,夕死可矣”就不会迷惑不解了。


路过

鸡蛋
2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班长 2022-8-29 11:10
《十三经注疏》中“朝闻道,夕死可矣”一章注为:“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疏为:“ 此章疾世无道也。设若早朝闻世有道,暮夕而死可无恨矣。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也。”
回复 盼盼妈11 2022-8-29 13:01
班长: 《十三经注疏》中“朝闻道,夕死可矣”一章注为:“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疏为:“ 此章疾世无道也。设若早朝闻世有道,暮夕而死可无恨矣。言将至死不闻世之 ...
谢谢班长开了功勋课,当年囫囵吞枣,根本没读懂,经典还得慢慢读。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冀ICP备17016543号

GMT+8, 2024-5-16 06: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站长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