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参加了暑假作文课学习,对我来说,更像是通识教育。第一课讲人文主题,第二课谈社会问题。不止于知识性、应试体作文的学习,带给我更多的是对人生、生活的思考。学着怎么平衡童年和应试的关系,激发持久的思考力量。
腾讯会议对话,更是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读书要读经典?不单单是为了在高考作文中能取胜,更是通过在经典中的浸泡、与哲人的对话和深刻的思考之后,能建构多元的思维,拓宽自我视野。
在收获这些的同时,更多的感受是吃力,跟不上班长节奏。
每天群里的干货,既干又多,甚至连记录都跟不上,晚上还在整理第二天内容,一睁眼,新的又来了,心理防线差点就守不住了。
深呼吸,调整一下。
孩子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孩子课堂就能吸收并举一反三,有的孩子迷迷糊糊、不知老师所云。
说不羡慕网校的学霸孩子是假的,每天都能跟上班长节奏,给出一篇范文,多么强的学习能力呀!细想,她们也是一步步积累过来的。
应试,就是让孩子都去爬树。是有限定条件的。我们爬不了大树,先选小树。或者干脆去爬别的树,爬不了“学历树”,爬“技能树”。
想想报课的初衷,是为了给孩子突破瓶颈,做点实在的积累。而到了实际,才两三天就被打乱了节奏。还是学习的定力不够呀。
记得邓亚萍退出体坛后,坚持文化课深造,获得了清华大学英语学士学位。她告诉大家,学习和体育一样,要有挑战精神。不惧怕失败,不做精神内耗,选定一个正确方向去坚持积累,这路上不断吸取别人的经验,去完善自己的系统。
如实记录自己学习中的挫败,走出困境的经历,对普通孩子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事。等下次再遇到沟沟坎坎,凭着有跌倒再爬起的经验,能及时调整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