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班长说为人之道说到底,是公心VS私心,这和朱夫子所说的天理VS人欲,大概是一个意思吧?
如何克服私心走向公心呢?
就我目前的认知
儒家文化提供了一套“格物致知、博学约礼、克己复礼”的方法
这些似乎都是从利他的动机下功夫
不过班长认为除了利他的动机
一个人还需有利他的能力
这与马斯洛又不谋而合了
马斯洛说一个真正的人的概念是:
一个人凭借自身成就在其所在的社会及广义的人类社会之间产生了一种新的关系
也即钱穆先生所说的“大群中的一个人”
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中的一个人”
儒家文化有没有从“利他的能力”角度提供方法论?
这需要我进一步的探究
也欢迎班长和网校同学们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