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核心素养家培养 返回首页

泽泽妈09的个人空间 http://xy.xfxynet.com/?13702 [收藏] [复制] [RSS]

统计信息

已有 121 人来访过

  • 积分: 2
  • 下载币: --
  • 美誉度: 2
  • 健康重视度: --
  • 好友: 6
  • 主题: 2
  • 日志: 120
  • 相册: --
  • 分享: --

    现在还没有相册

    现在还没有记录

  • 用户到期时间2022-5-27

查看全部个人资料

    现在还没有动态

见贤思齐,没错,见不贤为啥要内省自己而不是好心提醒他人呢? 2025-08-03
  给孩子们上“见贤思齐”的课,用孔夫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然后和之来做例子,又用两个长短不齐的棍子做道具,将短的那个补齐,来形象展示“见贤思 ...
(80)次阅读|(2)个评论
《近思录》&《存在心理学》 2025-07-30
读的是《近思录》的选译本,只读一遍。仅凭个人理解进行总结。 在《近思录》这里,哲学的属性更为明显。尽管只是周敦颐、二程和张载的语录,通过朱熹、 ...
(84)次阅读|(0)个评论
《存在心理学》读后感&行动建议 2025-07-22
《存在心理学》读了两遍。第一遍读细节,被其中的很多观点惊艳到并能与之共鸣,进行圈画和批注。第二遍试图把握其整体思想,按章节进行了归纳。以下试图将其主旨 ...
(89)次阅读|(0)个评论
过度反思VS亡羊补牢——关于“不迁怒,不贰过”的思考 2025-07-18
《论语》中有一则谈及“好学”。原文如下: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 好学 ,不迁怒,不贰 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 ...
(116)次阅读|(0)个评论
占有VS获得 ——关于“德者,得也”的思考 2025-07-17
《论语》和《道德经》就解释“德”的时候,都说,德者,得也。 一直认为“德”是一个人品性,为什么蕴含“得到”“获得”的意思呢? 朱子(朱熹)在《论 ...
(90)次阅读|(0)个评论

无权查看

查看更多

现在还没有留言

手机版|Archiver|冀ICP备17016543号

GMT+8, 2025-8-21 19: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站长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