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昨天的论语课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当头一棒,要把我敲醒了。每一句都戳中我的要害啊,我感觉自己就是朽木和烂泥,关键还不自知啊,可见认知还在很低层次。一直以来我就挺随便的,我以为这是“钝感力强”,“随和”,“不挑剔”,给自己贴金还自鸣得意呢,其实就是在给自己找各种借口啊。
个人修炼上,君子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天都在进步,在精进;我呢,就特别容易满足,借口就是“知足常乐”,每天都傻乐在自己画好的地线圈里,在舒适区里躺平,不想面对改变带来的痛苦和不确定性。
生活上,我穿衣不讲究,每天随便拿起一件触手可及的穿上就走了,有时候脸都不洗,好多天都不照镜子,借口是“不拘小节”“外表乃小事”;我吃饭不讲究,每天都随便应付,求速度菜式上也没什么变化,有的菜难洗的不买。以前看第10章那些讲孔子的衣食住行的礼节时,总不太明白,要那么繁琐那么麻烦吗?内心真诚就可以了嘛,非得注意那么多形式不累吗?孔子对吃和穿的讲究也是我不理解的地方,不是说注重精神生活不在意物质生活嘛?咋那么挑剔啊,这不食那不食的。还有面对不同人怎么说话,什么表情,什么动作,想想都很辛苦好累。“诚于中,行于外”,内心足够重视,外在才有自然的表现。
孔子的讲究,就体现了“礼”和“敬”,他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做事,对上,对下,对学生,他都有非常恰到好处的火候。他在有条件讲究的时候讲究,没条件的时候也能乐处,饿几天了还能弹琴能安抚学生给学生指导。他的随心所欲都不逾矩,他一定是不累的。我看着累是我认识达不到那个高度,行为做不到是为自己找借口。每天的进步在意从每个细节做起,别啥事都大大咧咧随随便便的。“礼”是有礼有节,是节制,有边界,是自律,有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