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哥和我说他们班语文课死气沉深,都没有什么人举手,老师就没办法,就按照学号来随机点,连着几个号来回答问题。他说他也不喜欢语文课。说自己数学和英语都没问题,但是语文就是考不好。
娃昨天自己第一次坐地铁去外公外婆家过中秋去了。我假期还有两天,早上再翻网校,看到班长写 “找铁扇公主”。一开始是慢,掌握了之后,那就是快。我之前带象哥找过一段时间,后面不了了之。我想,也许这次这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给孩子建立一点对语文课的好感。
找出四上的语文教材,前面几课铁扇蛮好找的,到第五课巴金的繁星,我就有点搞不清了,豆包上查了一下。恍然大悟。巴金写繁星,他通过童年在家乡,青年在南京求学,再后来出国去法国的海上,他把不同的场景串联起来,来对应一个相同的星空,其实就是代码隔绝VS联结,就和古人望月是一个意思,最后他沉浸在这寂静的联结里得到慰籍。这么一思考,我觉得巴金写的真好。
再到第八课,蝴蝶的翅膀。我看了以后,觉得这个文章写的这奇怪,我以为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因为它一直仔探讨蝴蝶在雨天到底去了哪里,去哪里躲过这大雨滂沱。看了豆包也觉得一知半解,说是对弱小生命的尊重,但隔靴搔痒。 我就查了下作者叫燕志俊。这位老先生出生于1907年,他的创作风格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注重反应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我一下子明白过来,他是想通过写蝴蝶来关注最底层的老百姓的疾苦和艰难时世。
接下去,我对如何和象哥聊语文课本有了一点信心。先了解作者,时代背景,再加铁扇。 (蝴蝶这篇文章 再次印证了解背景和历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