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孩子一起背四年级上古诗,正好过去买了一套混曰的古诗书,正好对应年级,让孩子跟着去背。里面的字词解释没什么问题,孩子正好学学字句的意思,不能只闻其声不知其意。但后来我发现,我俩变成了找错先生。我给孩子读王维的生平,说到为什么归隐田园,是希望内心归隐,其实他官场混的很好,并且很有钱才会买了一个大别墅。
当时我就憋不住了,就大宝又重温了一下安史之乱,王维的弟弟怎么救了王维等等。孩子来了兴趣,觉得挑错很有意思,读到第二篇暮江吟,提到了九月初三的月亮,是上弦月,我就和大宝一起学习了什么是上弦月和下弦月,大宝看书里面画的月亮怎么看怎么别扭,说是不是画错了,我一看还真是,画成了下弦月了。
我和孩子说,得亏跟着班长学习,一方面知识深度的增加,不会简单觉得王维的辋川别业是个大别墅,他是个人生赢家这样的判断。另一方面就是遇到不了解的知识要及时充电,如果不是咱娘俩看了上弦月啥样子的,也不会发现书上的错误。想想过去没跟着班长时候,很喜欢这种搞笑的学习书,觉得寓教于乐,孩子也都学会了,现在回过头来看,学习的乐趣不是表面化的,而是在深入学习过程中,自己找到的,并且每个人的兴趣点都不一样。
比如我家大宝,学别的可能兴趣不高,说起古诗,说起三国演义会很开心,讲一个小时也不会累。以后我也会争取定期讲下去,在自己加快充电的基础上,给孩子输出正确的知识点,和大宝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