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核心素养家培养 返回首页

悦耳妈03的个人空间 http://xy.xfxynet.com/?23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了解历史,了解多元文化(摘抄)

热度 4已有 1371 次阅读2016-6-30 23:51 |个人分类:摘抄

字体:

(摘自于班长的上课记录)

现在很多童话,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应该被淘汰了。之所以还在读,为什么? 


分析这样复杂的问题,要系统地、多维度地去考虑。

我谈一个角度,首先要把童书分类。一类是当代的,一类是传统的。

就像小说一样,也有传统小说,比如三国水浒。

三国水浒里面,价值观有一大堆问题。但为什么还要读呢?

原因就是这是传统的,这是历史,这是古人已经有的价值观。

我们要了解历史,了解古人的价值观。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进行扬弃或者吸收。

 

格林童话》,他的来源实际上是古代的民间故事。

格林兄弟把这些故事进行了搜集,记录了下来。

这些东西的价值是什么?它的历史价值大于价值观的价值。

 

因为价值观方面,有大量观念十分正确,

教育学家精心编撰的读物,比如《贝贝熊》。

而这种传统的童话,有些可以直接拿来,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比如《白雪公主》这类。有些则不具有这样的价值。

孩子接触这些,是接触到多样的价值观,多元的思想。

许多故事价值观有问题,但可以通过贝贝熊这样的正面价值观进行中和。

而且作为教育者来说,这些传统故事原则上都是需要讲解的。

讲解,辨析,讨论。

 

对于这类传统故事,我们要跳出以前的固有观念,

认为凡是故事就是需要有意义,有教育价值。

实际上有些故事,是一种历史一样的文本。

孩子接触之后,还需要通过讨论、辨析,澄清一些价值观的问题。

所以分析这个问题,一定要先从分类做起。不同类型的读物,作用是不同的。

贝贝熊这样的读物,如果价值观有问题,就完全是垃圾。

 

但传统读物不同,价值观有问题,也需要去接触。

因为需要了解历史,了解多元的文化

就像《水浒》的问题一大堆,但还要读,不可以绕过。

水浒不是用来培养价值观的,而是一种待分析的文本。

所以要从这个角度来读这种传统读物,

包括《论语》的价值观也不是全可以接受。

我们读《红楼梦》不是为了受教育、被里面的价值观熏陶,

而是了解更远、更宽广的世界和人生,拓展对于历史、人生的认识宽度、厚度。

分类不同,读法就不同。不同的读物要有不同的讲法。

 

还有个问题,如果书的价值观有问题,要不要担心孩子被影响?

要克服这些影响,首先要有正面价值观的培养

否则,孩子接受乱七八糟的思想,甚至一些极端思想都有可能。

孩子的读物是没办法完全都审查的,孩子肯定什么书都读。

所以,从小给孩子一种认识,就是能够辨析书里的价值观,不被人带到沟里。

这是很好的训练。

不要看到一本书,尤其是好看的书,就被人影响。

就像一些肥皂剧一样,要适当讨论书里的价值观。

要培养这种认识:不唯上,不唯书。

不要培养对书的盲目崇拜,认为书里什么都是好的。

 

要给孩子提供多元视角

比如格林童话,告诉孩子,这里面的故事,是一些古代欧洲的老百姓,

他们内心里的所思所想。为什么这么想呢?

追根溯源,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

比如《伊索寓言》,一个基本模式,就是强者一般都是骗子。

特别喜欢讽刺那些愚蠢的弱者。

为什么会这样呢?伊索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呢?

再如《穿靴子的猫》这个故事,背后反映了老百姓的什么心理?

那个时代的人,是什么样的心理,

他们内心的渴望,通过这样的故事表达了出来。

他们的内心渴望是什么?其实你可以看出那个时代人的渴望和价值观

 

其实我们现在有的观念都是很现代的,

童话类似于化石,是把古人的价值观给凝固了。

那些古代的底层人,渴望土地,渴望娶到公主,渴望过上好生活。

怎么实现的呢?

  

如果我们现代的主流观念,是勤劳致富。这类故事应该说很多。

但有没有其他的想法?肯定有想不劳而获的。

比如有个特别爱做梦的古人,

做了这样一个梦,自己动动脑子,就把这些都得到了。

其实这些童话,就跟今天的肥皂剧和电影一样,白日梦。

古人围在一起,闲的没事,

有的聪明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满足了一大群人的想象。

这属于古人的流行文学。

类似于今天的肥皂剧和电影,这些古人想的东西,跟今天人们想的东西有相通之处。

 

作为小朋友来说,了解这些背景有没有好处?对他们是有益呢,还是没用?

 

讲这些肯定是有好处的。让一本书上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

给了孩子一个时间的纬度,时代的纬度。

给了孩子一个不同人有不同价值观这样的维度。

了解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他们的所思所想。

这些如果家长有能力,有水平,讲讲是有好处的。

一般能读这么多字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接受这些。

一个故事如果没有这么纵深的解读,完全就是一个浮萍一样的。

作为大人,读完都不知所云,何况孩子。

 

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多元价值观的眼光。这些都是基本的哲学思维。

这些都可以通过童话这类文本的阅读得到锻炼。

这些传统的东西之所以今天还有阅读意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全世界都读,大家有共同语言。

 

用一个古今对比的视角,很多事情就容易讲了。讲那个价值观也不拧巴了。

昨天讲海明威,主要是从中外价值观进行了对比。

 

今天这个童话,可以从古今的角度进行对比。

前面大家的讨论一直比较拧巴,是因为缺了这个对比,放在一个平面里讨论了。

如果你能够跳出来,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就不再拧巴了。

 

这些经典之所以流传,都是有背景的。

比如海明威,国外非常推崇这种精神。

所以你站在国外的视角去看,站在那个比较混乱的时代去看就不同了。

 

格林童话,那些故事在那些遥远的时代,是先民的精神食粮,所以能够流传千古。

对这些内容,适合现在的就直接吸收过来,不适合的讲清楚就好,舍弃,拒绝。

多元价值观的形成十分重要,让思维立体化,看问题灵活全面。

很多让人困惑的事情,其实只是一个角度问题

用这个思路去看那些课文。

不少课文已经比较老旧了,价值观跟今天不同了,怎么看待?

 

用历史的眼光去看,不要盲目否定。

价值观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最近中高考明显加强了这些方面。即便没有考试,也应该重视,做人的需要。

价值观形形色色,

有古人的,外国人的,正确的,错误的,主流的,小众的,文人的,俗人的,

几乎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价值观,每个国家有,每个人群有,纷繁复杂。

 

要围绕价值观建立一个专门的积累本子,与底层代码结合起来积累。

底层代码还可以细分。比如,价值观类底层代码,动物伦理那个就属于这种。

还有猫这个故事,手段与目标。

还有一类底层代码属于教育类的,比如能力与自由。大家可以想想怎么分。

先积累,积累多了,就自然想到要分了。

 

 


路过

鸡蛋
4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冀ICP备17016543号

GMT+8, 2025-4-6 19: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站长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