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个up主的短视频,是从学习动机的角度来分析吴谢宇的心里模式。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但还有自己的一点儿想法。
这个up主想通过这个案件提醒我们,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机,要让他为自己而学,而不是为父母而学。吴谢宇就是完全为了父母而学,尽管他学得很好,但那个结果是虚幻的,对他自己而言没有真正的意义。
我想,人的学习动机应该是复杂的,而不是纯粹的,可能部分是为自己,部分是为父母,部分是为老师,(可能还有为了真理、人民、国家或全人类的),都有可能。只不过是哪个占的多些,哪个占的少些。即便是为了自己,还可以细分。有的是真的热爱,是原生快乐,也有的可能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好胜心等等。
在我看来,最高级的学习动机是真热爱,是原生快乐,因为这个最真实,最自然,最长久。当然,那种为了国家、人民、全人类的,也很高尚,但可能与特殊的个人经历有关,不可强求。至于为了家人、为了老师,也不能说不好,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就是为了改善家庭条件而努力奋斗,也值得肯定。如果特别喜欢某个老师,也可能为老师而学。但是,高中以后如果还是主要为了别人而学,这很可能表明孩子的心智不够成熟,人格缺乏独立。
作为父母,应该尽早引导孩子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尽早找到自己心中的热爱,跟随自己的心。父母不该用病态的“共生关系”牵绊孩子,不该用道德和情感操控孩子。告诉孩子,只有勇于独立做选择,才能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完整人生。从长远来看,这样对谁都好。
女儿今天月考结束。她开心地说终于把生物考了满分,如愿以偿。她对各门功课她都有自己的预期,有的很高,有的一般,有的及格就行。虽然整体成绩拿不到第一名,但是这至少表明,孩子比较有主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各学科有侧重。很明显,她没有在讨好我们,我觉得这是好现象。
GMT+8, 2025-5-12 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