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核心素养家培养 返回首页

思琪妈09的个人空间 http://xy.xfxynet.com/?505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从哲学角度看电影

热度 3已有 431 次阅读2023-5-27 18:50

字体:

       今天和孩子们重温了电影《2012》。在电影的最后阶段出现了一个道德困境:对于已经在方舟里面的人来说,是打开舱门让还没有上船的人进来,还是不开舱门以保证方舟的安全。

       坚持不开的人有一个看似无法反驳的理由。在人类文明存续的问题上,必要的牺牲肯定是值得的。就像所有那些准备向世界报告真相而被杀害的各界精英,都只是政府在下一盘大棋中不得不放弃的几个棋子。谁也无法保证,打开舱门后不会发生威胁方舟整体安全的严重后果。如果这样的后果发生了,恐怕谁也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所以,不开门是迫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那么,我们的主角科学家是如何靠一番精彩的演讲说服船上有投票权的各国领导人的呢?首先他明确区分目的和手段。他说我们上方舟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要延续人类的文明。但残忍不是文明,而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就是残忍:自己呆在安全的领地,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去送死。我们不能颠倒了目的和手段,本末倒置。其次,我们不能让人类新一轮文明有一个耻辱的开端。如果我们不开门,我们的肉体活下来了,但文明的精神遭到了玷污,而且这个污点将无法弥补,它将永远存在。当我们的孩子让我们讲述地球重生的故事时,对这一段耻辱的历史我们将难以启齿,我们的良心也会受到折磨。所以,这个险,我们必须冒。这一段演讲非常精彩,值得反复观看和学习。

      后来的事情就不必说了,既然大多数国家领导人都支持开舱门,舱门就被打开了。

      对这一段情节,女儿看完之后和我讨论,她觉得不是很理解。她说如果是她,她应该会支持不开门。她每次和我聊天都很坦诚,绝不虚掩矫饰,这让我很欣慰。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既然绝大部分人,尤其是那些重要的大人物还有要保存的文化遗产呀、动物呀,都已经上船了,为了一小部分人冒这么大的风险不值得。我肯定了她说得有道理,而且功利主义者一定会支持她的想法。她和我一起看过哈弗大学公开课《公正》,她知道功利主义在这里并不是贬义词,只是哲学上的一个流派,认为道德的最高原则是幸福最大化。所以,当两边的人数差异足够大时,冒风险就变得不值得了。那么,我们继续讨论,为什么最后民主表决(准确地说是代议制的民主)的结果是决定打开舱门呢?显然他们所使用的是另一套哲学逻辑,其实是更接近于自由主义的逻辑。自由主义者最核心的道德原则就是每个人都拥有基本的人权和自由,当然也就包括逃生的自由。舱门如果打开,已经在船内的人的存活概率会降低,但并不是零,一切都还不确定,每个人仍然有争取活下去的机会。(就像电影中的主角杰克逊,他们一家开始的存活概率应该说非常低,但通过他们不懈的努力和争取,最后也成功了。说他们幸运也好,但在自由主义者看来,只要机会是平等的,凭运气得到的也是应得的。)但如果不开舱门,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船内的人剥夺了船外人逃生的机会,这种机会的不平等是自由主义者最不能接受的。从结果来看,至少从各国领导人来说,在这个具体问题上,他们还是更倾向于自由主义的观点。当然,我这是从理性分析的角度,但是电影不是写议论文,演讲者肯定还是要先“动之以情”,但情感的背后一定是价值观在对最后的决定起主导作用。

       接下来,我们又讨论了价值观有没有好坏之分、不同国家的主流价值观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等问题。从哲学的角度讨论电影可以轻松对孩子进行哲学启蒙,孩子也易于接受这样的方式,以后还是应该多尝试。


路过

鸡蛋
3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冀ICP备17016543号

GMT+8, 2025-5-12 00: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站长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