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核心素养家培养 返回首页

思琪妈09的个人空间 http://xy.xfxynet.com/?505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论语心得——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热度 1已有 8 次阅读2025-5-12 15:50

字体: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在孔门众弟子的求学日常里,子路的直爽总是格外鲜明。那日,眼见夫子又对颜回赞誉有加,素来心直口快的子路,难掩心中不服,径直发问:“夫子,若有战事,您愿与何人并肩作战?”


这看似随性的诘问,实则暗藏锋芒。孔子何等睿智,瞬间便捕捉到这是教导子路的绝佳契机。他并未急于回应子路的 “选择题”,而是目光沉静,语重心长道来。孔子以循循善诱之态,向子路点明:徒有一身勇猛,不过是匹夫之勇。若无谋略为盾、智慧为剑,战场上只会横冲直撞,终究难成大事。这番话语,如晨钟暮鼓,敲醒了子路,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处世哲思。

春秋乱世,风云激荡。楚国熊通弑侄自立后野心膨胀,觊觎王号,妄图以武力震慑诸侯,将目光锁定于汉东首强随国。彼时的随国,朝堂之上,贤佞并存 —— 贤臣季梁心怀社稷、智谋深远;佞臣少师则傲慢无度、好大喜功。


《古文观止》中《季梁谏追楚师》一文,便记载了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少师出使楚国,只见楚军士卒萎靡、装备陈旧,尽显老弱病残之态。他未加思索,便轻信表象,殊不知这正是楚军设下的诱敌之计。少师的盲目自信与轻敌,最终为随国招致大祸,落得兵败身死的下场。


回顾这段往事,孔子所言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恰似穿越千年的智慧箴言,熠熠生辉。它警示后人,面对纷繁世事,唯有心怀敬畏、谨慎谋划,方能在波谲云诡的局势中洞察真相,避免重蹈少师的覆辙 。

(公元前704年,楚国伐随)随侯集群臣问拒楚之策。季梁进曰:“楚初合诸侯,以兵临我,其锋方锐,未可轻敌,不如卑辞以请成。楚苟听我,复修旧好足矣;其或不听,曲在于楚。楚欺我之辞卑,士有怠心;我见楚之拒请,士有怒气。我怒彼怠,庶可一战,以图侥幸乎。”少师从旁攘臂言曰:“尔何怯之甚也!楚人远来,乃自送死耳!若不速战,恐楚人复如前番遁逃,岂不可惜!”随侯惑其言,乃以少师为戎右,以季梁为御,亲自出师御楚,布阵于青林山之下。季梁升车以望楚师,谓随侯曰:“楚兵分左右二军。楚俗以左为上,其君必在左,君之所在,精兵聚焉。请专攻其右军,若右败,则左亦丧气矣。”少师曰:“避楚君而不攻,宁不贻笑于楚人乎?”随侯从其言,先攻楚左军。楚开阵以纳随师。随侯杀入阵中,楚四面伏兵皆起,人人勇猛,个个精强。少师与楚将斗丹交锋,不十合,被斗丹斩于车下。季梁保著随侯死战,楚兵不退。随侯弃了戎车,微服混于小军之中。季梁杀条血路,方脱重围。点视军卒,十分不存三四。随侯谓季梁曰:“孤不听汝言,以至于此!”问:“少师何在?”有军人见其被杀,奏知随侯,随侯叹息不已。季梁曰:“此误国之人,君何惜焉?为今之计,作速请成为上。”随侯曰:“孤今以国听子。”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丽典妈07 2025-5-12 17:09
思琪妈,你的文章写在公众号,应该挺多粉丝的吧。反正我想粉,挺爱看。
回复 思琪妈09 2025-5-12 17:40
丽典妈07: 思琪妈,你的文章写在公众号,应该挺多粉丝的吧。反正我想粉,挺爱看。
真的呀,只是分享一些心得,受宠若惊。谢谢鼓励,我继续加油!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冀ICP备17016543号

GMT+8, 2025-5-12 19: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站长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