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沟通,你能让人“如沫春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小女孩跟玫瑰花的故事
“目中有人”的理念
沟通不是对着别人的脸,而是对着自己的心。
自己的心是否开放,是否能够发现别人的存在,看见别人的光彩,照亮别人的优势,决定了是否能完成一次友好的沟通。
6个常见、最有用的场景,破冰,赞美、激励、说服、辅导、安慰,每一步都是一场“双向奔赴”,既是鼓舞别人,也是扩展自己。
破冰
怎样让人对你印象深刻
破冰是一次温柔但非常关键的博弈,奠定了沟通双方此后关系的基调。开启这场博弈前,我照例给你一个公式:
破冰=双线卡位+展现关切+营造掌控
动作一:双线卡位
用“经线”简洁、清晰地交代你是谁,用“纬线”把你嵌入对方的关系网络中。搭配使用“经纬线”,对方就更容易记住你。
动作二:展现关切
我们可以沿着纬线向对方展现:我和你不仅有共同联系,我还非常关心你。
比如你和客户见面,在完成“卡位”后可以跟上一句:“贵公司上次办的发布会特别成功。您演讲提到的那个什么什么观点,让我很受启发。”
提前做好功课,展现对沟通对象的关切,就可以把两个人的距离拉近一些。但是要注意尺度。
动作三:营造掌控
把自己的一部分交给对方,营造掌控感。
最轻的一种方式,是把自己的联系方式交给对方。与对方告别后,给他发一条微信:今天交流非常有收获,这是我的电话号码xxxxx,有事您随时招呼。
你想把双方的关系经营成什么类型——工作伙伴或者私人朋友——就可以对应地交给对方从轻到重不同量级的东西,在他的头脑里夯实定位,砸实印象。
划重点:
1、和沟通对象破冰,本质上不是展现自己,而是通过给对方营造掌控感,让自己更快地赢得信任,消除彼此的距离感。
2、首先,我们可以用“双线卡位法”在他的世界里定个位。
3、其次,我们要展现对他的关切,这主要取决于我们是不是足够有心,提前把“功课”做好了。
4、最后,我们可以选择把自己的一部分交给他,营造他的掌控感。比如你的联系方式,或者一个可以马上落实的行动。
赞美:
怎么提升你的人际友好度
一流的糖衣,本身就是炮弹。——东东枪
用行动表达赞美
例如:跟对方沟通时,少看手机,或者记笔记
让对方被看见
赞美=打追光+轻轻地+深深地+常常地
动作一:打追光
技巧一:发现差异
赞美要观察差异,发现对方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把追光打在那个位置,赞美才是有效的。更重要的是,这个差异,不是对方与你之间的差异,也不是对方与泛泛的普通人之间的差异,而必须是对方跟他自己所在群体之间的差异。
比如学霸考90分,这时候学渣跑过来赞美:哎呀,你已经考得很好了,你看我才考了60分。
学霸嘴上不说什么,心里一定不屑地想:我能跟你比么?
技巧二:照亮行动,而不是照亮禀赋
表扬孩子聪明,孩子就不愿意再接受更难的挑战了,因为他要维护自己聪明的形象。但如果表扬孩子努力:“你今天真认真,这个题这么难,但你能坚持死磕半小时,真了不起。”孩子就没有证明自己的包袱。未来遇到更难的题,也愿意投入时间做更多尝试。这就是成长型思维。
在观察和照亮行为时,你要提前判断一下,对方是不是希望自己的所作为被看到。比如,有些人明明晚上熬夜刷题,但是不希望别人知道。他会说:昨天那部电影好无聊啊,看得我八点就睡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别跑上去说:你好刻苦,我昨天看到你房间一直亮着灯。
这是存心跟学霸过不去。
划重点
1、我们在沟通场景中可以有意识地使用“赞美公式”:赞美=打追光+轻轻地+深深地+常常地
2、牢记“打追光”这个意象,成为周围的灯光师、小太阳,照亮别人,提高自己的人际容纳度。
激励:
怎样成为鼓舞人心的高手
激励=及时赞美+行为建模+反馈闭环
“你做得真好”“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总结得真好,我跟你说说对我的启发”
保持行为建模的习惯
所谓建模,就是从一堆纷繁复杂的信息里,抽象提炼出一个简单的模型,然后用这个模型来解释复杂的情况,方便理解记忆。
举例:你背的出八大菜系吗?
一般人知道几个,不一定记得全。为此,美食家傅骏建了个模型,让人听一次就能记住。这个模型特别简洁,就是用沿江和沿海两条线索解释菜系分布。
建模依据为什么是沿江、沿海呢?傅师傅表示,菜系之所以别称为菜系,是因为它们每个季节都能办出不同的、有时令特色的完整席面。只有物产丰富的沿江、沿海地区才能满足这一条件。
沿长江由东向西的是安徽徽菜、湖南湘菜、四川川菜,沿海岸线从南至北的是广东粤菜、福建闵菜,浙江浙菜、江苏苏菜、山东鲁菜。八大菜系从彼此之间看似毫无关联,到可以被我们快速牢记,只是经过了建模这个化繁为简的步骤。
那么,在建模前加上“行为”二字,指的是什么呢?这是指一个人从他每天偶尔发的、零散的行为中找出那些最值得保持的部分,用简单的逻辑整理一下,把这些行为变成一种方法论,让这些值得保持的行为能够不断被复制,被优化。这就是行为建模。
如果我们这样追问我们激励的对象:“你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来总结总结?”其实是在帮助对方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反思,把行为背后的方法“逼问”出来。
很多时候,一句简单的“你是怎么做到的”就可以把人们从无思的状态里拽出来,用模型化思考方式总结日常行为。
划重点
1、和赞美相比,激励适用的范围更广产生的影响更深远。
2、激励是领导力的表现,如果你希望对方保持什么行为,就可以引导他去给自己的行为建模,通过反思和总结,形成一套好的方法论。
3、激励的句式可以分三个半句来说,“歌词大意”分别是:第一句,你做得真好;第二句,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第三句,你总结得真好,我跟你说说对我的启发。
说服:
怎么让别人愿意支持你
说服不是忽悠
什么是说服?我希望你记住这句话,并把它作为目标:成功的说服是不说服
说服一个人,不是拿着一个方案摁着对方,让他无论如何也要接受,而是让他觉得我们俩是一伙的,我的目标就是他的目标。
我提议的这件事,本来就是他想做的,只是我需要获得他的同意或者请他和我一起做而已。对方不仅在情绪上同意这件事,理性思考过后也同意,回去越想越同意。这个过程才是成功的说服。
说服=说话有分量+凿穿心理防线
动作一:说话有分量
强准备——用足够充分的准备所带来的心理优势和信息优势去“碾压”对方。
动作二:凿穿心理防线
吹风和慢熬
吹风:在正式说服前,通过各种非正式的方式向对方发射信号。
慢熬:不断挖掘出对方不同意见的真正原因是是什么,那他迟早会被“熬”同意。
用新方案代替旧方案
请先记住一个观点:每一个抵抗的情绪背后都有尚未满足的需要。
很多时候,对方表现得态度强硬、难以说服,其实不是因为固执,也不是因为有利益冲突,而是对方在捍卫某种价值——可能是权威,可能是秩序,也可能是自己的感受。比如,我们前面介绍的猫头鹰型人,你要是没按流程来,方案他看都不想看。他捍卫的是是什么?是秩序。再比如孔雀型人,你的方案本身他并不关心,但是你讲方案的时候居然没提到他,那他就要跳出来抗议,他捍卫的是感受。
这个时候的说服,其实不再是一个沟通挑战了,而是一场心理战:我们需要预判每个人捍卫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你尊重他的价值,他就成全你的方案。
可视化
划重点
1、通过强准备,让自己在说服的沟通场景中不再人微言轻。
2、通过吹风、慢熬,逐渐凿穿对方的心理防线。
3、如果对方心里有成见,怎么也说服不了,我们就要想想,一定是有什么他捍卫的价值投射到原来的方案里。那么我们就要把那套价值融入我们的新方案,通过这种方式说服他。
辅导:
怎样教会别人更好地做事
每次试着教别人干活儿的时候。而且经常已这句话告终:“算了,你让开,我自己来吧”
准则:教行动方法,不教价值观
“为你好”却总是“出力不讨好”?请注意,之所以有这样的困扰,是因为你违背了职场辅导的一大准则:辅导人的时候,不要教价值观,只能教行动方法。
每当我想作为过来人讲两句的时候,就得想想,人家让我过来了吗?
我们说别教价值观,并不是因为它无关紧要;恰恰是因为它太重要了,所以辅导才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必须落实成行动方法。这样才能做到“真教真会真变化”。
比如每个学校都会告诫教师要“重视学生上课体验”,但这对于一名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新老师来说近乎无效。因为,无论新老师多么认同这个观点,他都没有能力和经验把观念转变成自己实打实的教学成果。
比如,北京十一学校的辅导方案就没有停留再价值观层面,而是进一步落实在行动方法上。仅仅是老师怎么写黑板板书这一件事儿,十一学校就总结了数条行动方法:
检查板书字号大小。确定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能看清楚。
利用(黑板)上半部分。只有确定后排的学生不会被前排的同学挡住时,才能使用下半部分。
列出上课计划。将要讨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这样,当你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时,学生仍然能够看到问题。
在黑板上写字,背对着学生时,不要再讲课。
尽量课前在黑板上写好板书的内容,以使学生对将要上课的内容大纲有个大致了解。
将学生的话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有 机会在黑板上写字。
慎用黑板擦。在擦去学生所说或所写的观点之前,进一步强调这些观点的价值。
你看,这是不是比对老师说教“重视学生上课体验”要可行得多?
辅导=植入目标+发现盲区+实战演戏
对比这两句话
你不对,我来教你
你可以更好,我来教你。
我做你看,你做我看。
打开一个结界,在结界内专心完成辅导工作。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辅导和做事混在一起,只想着交付结果,忘了辅导的初衷。
选对人与淘汰人
选对人,比辅导人更重要;
淘汰人,也比辅导人更重要。
划重点
1、辅导是教对方具体的行动方法,而不是价值观。
2、辅导分为植入目标、发现盲区和实战演戏三步。完成这些动作以后,你就可以顺利完成辅导工作,营造一个好的沟通关系。
3、如果你还想进一步成为更好的辅导者,可以用“行动后顾”的方式,帮助对方复盘思考过程。
安慰:
怎样得体地表达你的善意
同情心不等于同理心
安慰=轻度介入+提供支持
“轻度介入”的轻度,究竟多轻呢?我给你一个参考标准:只要对方没有表露出他的需求,就不要主动提供安慰。
但反过来,如果你的领导被大领导骂了,心情很糟糕,跟你发牢骚“……”,话都说到这儿了,你没有任何表示,于情于理也不合适。这时候怎么办呢?你其实只需要说一句话:领导,您看需要我做什么,您随时安排。
没错,轻度介入的安慰,只需要向对方表达两层意思:“我会陪着你”“我愿意为你分担”
划重点
1、关于安慰的沟通,需要洞察情绪,但不要情绪化。安慰者要能起脱情绪,来表达自己的开放性和建设性。
2、轻度介入:当判断对方需要安慰时,你才提供安慰。提供支持不是干预进去,告诉对方,应该怎么做,而是提供情绪或者经验上的支持供对方选择。
3、当自己成为被安慰对象时,也要带着同理心去面对别人到位或者不到位的表达,及时关闭问题,不要让自己成为职场上的祥林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