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记“关税惊雷”,全体行业集体石化
对等关税刚刚折腾完不到两个月,上周五老特就按捺不住,在他的“真相社交”上又甩出一颗炸弹:医药 100%、橱柜 50%、家具 30%、卡车 25%。消息出得那叫一个突然,偏偏还是周五下午西部时间、东部晚上时间。客户第一时间打电话过来:“快去看新闻!”我一看,整个人直接石化:这是什么玩法?是全行业都要中招?还是只挑几个国家?
周末变“悬疑剧现场”
紧接着就是一通电话、微信、邮件狂轰乱炸——客户、同行、朋友、竞争对手,统统懵圈。问题五花八门:
“执行标准呢?”
“什么时候开始?”
“细则有吗?”
答案统一:没有。于是,一个原本该好好休息的周末,硬生生变成了“盯新闻、等细则”的马拉松。谈不谈客户?发不发货?继续生产吗?没人能告诉你答案。
客户的神评论,让人哭笑不得
客户们的评论倒是五花八门,带点幽默又带点无奈:
“现在是社媒治国。”
“我爱劳特,但他现在疯了。”
“老特,我想打电话给你,能不能放慢点?你还有三年半呢。”
“我这不是白忙活了吗?钱也花了,时间也搭进去了。”
“行了,哪都一样,不用东搬西挪了。”
有些越南同行甚至已经准备裁人了,看得我更心里发凉。
如果 50% 真的落地呢?
说句实话,如果这个 50% 关税真的落地了,很多同行和下游客户估计顶不住,行业洗牌几乎是板上钉钉。
同行工厂:利润本来就薄,突然多出 50% 的关税,不是停单就是断粮,熬不过一两个季度的比比皆是。
下游客户:进口商、批发商靠海外低价吃饭,现在要么把价格翻倍吓跑消费者,要么自己硬吞税,结局都不妙。
市场洗牌:小厂、小客户先淘汰,大厂和有资金缓冲的客户能苟住,灵活转产地的玩家或许还能逆风翻盘。
可能的赢家:如果墨西哥/USMCA 不在关税名单里,那就是他们的春天;美国本土工厂也会是订单涨价,随便怎么开价。
问题来了,谁能”密室逃脱“呢?
记得网校曾讲过:战国时齐王斗鸡的故事。刚训练的鸡一见对手就亢奋得不行,后来慢慢沉稳,最后成了“木鸡”,一动不动。结果对手的鸡全被它的“佛系”给吓跑了。
在这50%关税的风浪里,最厉害的操作也许不是“先声夺人”,而是“呆若木鸡”。别人乱跳乱叫的时候,你还能淡定不慌,反而更有杀伤力。
行业洗牌再大,关税风浪再急,留到最后的,可能不是最能折腾的,而是最能忍住不折腾的。有时候赢的不是力量,而是比谁更能装”呆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