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家培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播放

圣人的境界:老子解读之七

[复制链接]
班长 发表于 2010-6-20 19: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这段话的大意是,圣人无自己的私心,是想老百姓所想的。既会善待那些善良的人,也会善待那些不善良的人;既会对那些可信的人讲诚信,也会对那些不诚信的人讲诚信。圣人鞠躬尽瘁,为百姓的楷模,把百姓视作自己的孩子。

这段话为我们勾勒出了圣人的境界。这个境界高到什么程度?即便对待那些小人,也同样报以善良和诚信。这个境界实在是太高了。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是什么人?

我想起了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特蕾莎修女出生于前南斯拉夫,巴基斯坦独立后,印度的加尔各答涌入了大量难民,
特蕾莎修女看到那里的人急需帮助,于是赶到加尔各答,竭力服侍那里最贫困的人。

2009年10月,诺贝尔基金会评选“1979年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其他两位是1964年和平奖得主马丁路德金、1921年物理学奖得主爱因斯坦。)

她在加尔各答特蕾莎孤儿院的墙上写下了这样的箴言:

人们总是不讲道理、没有理性、只顾自己,不管怎样,还是要原谅他们;
如果你友善,人们也许说你自私、动机不纯,不管怎样,还是要以善待人;
如果你成功了,你会碰到一些虚伪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不管怎样,还是要成功。

如果你正直忠诚,人们也许会欺骗你,不管怎样,还是要正直忠诚;
你费时数年所创建的,可能被人毁于一旦,不管怎样,还是要创新;
如果你得到平静和快乐,有人也许妒忌,不管怎样,还是要开心。

你今天所做的善事,往往明天就被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行善;
将你最好的所有献出来,可能还远远不够,不管怎样,还是要奉献;
说到底,你所面对的只是上帝,至于他们怎么样,你可以不管。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其实特蕾莎修女做的事情,
不需要什么天才,不需要高超的技能,几乎人人都有能力去做,
可是,因为极少有人去做,所以显得很难。

多么悖论的一件事!
一件世界上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事情。

附:特蕾莎名言的英文版。

The version found written on the wall in Mother Teresa's home for children in Calcutta:

People are often unreasonable, irrational, and self-centered.
Forgive them anyway.

If you are kind, people may accuse you of selfish, ulterior motives.
Be kind anyway.

If you are successful, you will win some unfaithful friends and some genuine enemies.
Succeed anyway.

If you are honest and sincere, people may deceive you.
Be honest and sincere anyway.

What you spend years creating, others could destroy overnight.
Create anyway.

If you find serenity and happiness, some may be jealous.
Be happy anyway.

The good you do today, will often be forgotten.
Do good anyway.

Give the best you have, and it will never be enough.
Give your best anyway.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 is between you and God.
It was never between you and them anyway.

评分

参与人数 17美誉度 +17 收起 理由
行行妈08 + 1
菁菁08 + 1 精品
进进妈咪02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因因04 发表于 2010-6-20 20: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我的理解; 老子是站在道德的高度看众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他认为百姓皆不如他,所以他会包容善与不善,信与不信,仁慈地看待天下。
所以,他会“皆孩之”。
“孩”在古代其实是不可能处于平等地位的。

特雷莎修女只要面对上帝,做自己内心深处认可的事, 外界的反应不能动摇她的信念。
这在表象上是一样的,实质也如此吗?

我这是以XR之心度JZ之腹? 班长看了别气。
不过有老子之心,自然不会气的。^^
乐乐妈妈06 发表于 2010-6-20 20: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楼主| 班长 发表于 2010-6-20 21: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特蕾莎修女终生茹素,只有三件换洗衣服。但她却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她拥有爱,给予爱,收获爱。她曾动情地说:“我们所做的只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缺了着一滴水,爱的汪洋就会少了一滴水”。特蕾莎修女总是微笑地说:“让我们记住这一点:没有人不需要关爱,我们要总是以微笑相见,尤其是在微笑起来最困难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对他人微笑”

她在加尔各答的街头,亲手握住快要咽气的穷人的手,给他们临终前最后一丝的人间温暖;她去医院,亲吻着爱滋病患者的脸庞,给他们赋予人性的庄严;她走上街头,细心地为流浪的游民清洗伤口。

其中有个老人在临死前拉着德蕾莎的手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你。”

在这位瘦弱而伟大的修女的感召下,数以万计的人们加入到她的“慈善传教士”活动中,这个活动令社会最地层的人们手到了爱的温暖。

1979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当年的致奖辞是这样说的:“她的事业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对单个人的尊重。最孤独的人,最悲惨的人,濒临死亡的人,都从她的手中接受到了不含施舍意味的同情,接受到了建立在对人的尊敬之上的同情。”

面对诺贝尔和平奖的巨大荣誉,性格害羞的特蕾莎修女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对各位嘉宾讲话:“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这个奖是对贫穷世界的承认”。她当场宣布把全部奖金用于救助那些正在受苦难的穷人。当她得知授奖宴会的一顿饭的花费竟可以让400个穷人吃一年时,她向大会提了一个要求:可不可以取消宴会,把举办宴会的钱一并和奖金捐给穷人。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爱的光芒照亮了整个颁奖礼堂。委员会接受了她的请求,把省下来的7100美元捐赠给特蕾莎修女的仁爱修会。

评分

参与人数 10美誉度 +10 收起 理由
陈果03 + 1
睿睿妈99 + 1
进进妈咪02 + 1 感动

查看全部评分

Vivian03 发表于 2010-6-20 21: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雨、露、霜、雾、冰、雪、浪、涛、溪、河、江、湖都是大海母亲的孩子们。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通过水性也许我们能领会一些圣人的真实境界。
因因04 发表于 2010-6-20 22: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特蕾莎修女终生茹素,只有三件换洗衣服。但她却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她拥有爱,给予爱,收获爱。她曾动情地说:“我们所做的只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缺了着一滴水,爱的汪洋就会少了一滴水”。特蕾莎修女总 ...
班长 发表于 2010-6-20 21:31


谢谢班长,可以更好地了解特蕾莎修女.
“她的事业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对单个人的尊重。最孤独的人,最悲惨的人,濒临死亡的人,都从她的手中接受到了不含施舍意味的同情,接受到了建立在对人的尊敬之上的同情。”
人类其实都一样,但是贫富,阶级分开了我们,
特蕾莎修女的富有,是她内心坚如磐石的信念在行动中得到实现。
老子如果能在实践中实现他的思想,他也一定是幸福的。
 楼主| 班长 发表于 2010-6-20 22: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她的事业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对单个人的尊重。最孤独的人,最悲惨的人,濒临死亡的人,都从她的手中接受到了不含施舍意味的同情,接受到了建立在对人的尊敬之上的同情。” ...
因因04 发表于 2010-6-20 22:11


这句话非常重要。

普通人对穷人施舍,可能仅仅是同情。比如给乞丐一些钱,但内心可能是嫌弃,鄙视的。
而特蕾莎修女是尊重,给人以尊严。这个就是更高的境界了。
因因04 发表于 2010-6-20 22: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人对穷人施舍,可能仅仅是同情。比如给乞丐一些钱,但内心可能是嫌弃,鄙视的。
而特蕾莎修女是尊重,给人以尊严。这个就是更高的境界了。
班长 发表于 2010-6-20 22:21


这也是我认为特蕾莎修女与老子倡导的不同, (也许我误会老子了,)

圣人在老子看来是一种高境界, 与百姓不能齐肩。
尽管老子说过:“不尚贤”, 但目的是“使民不争”,
是为了天下太平的一种手段,不是为了人类的平等和爱,

不过,两个例子一比较,也更说明人类是不断进步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美誉度 +1 收起 理由
花落水影04 + 1 咱俩的理解是一致的。我能感觉到老子大释背 ...

查看全部评分

尚尚妈09 发表于 2010-6-20 22: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的这段话从上而下,境界太高。

“说到底,你所面对的只是上帝,至于他们怎么样,你可以不管。”

我还是相信,如果没有上帝,特雷莎修女是很难做到在看透这个世界后还能如此坚韧的。

上帝把一个具有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变成了一个圣人。

而她对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的尊重与关怀,也是因为她在这个人群里得到了最多的尊重与善意吧。我一直觉得,穷人比富人更懂得信任,真诚与爱。因为他们的所得少,所以他们对外界敞开的大门要比另一类人要大一些。

评分

参与人数 1美誉度 +1 收起 理由
进进妈咪02 + 1

查看全部评分

娇娇妈妈07 发表于 2010-6-21 00: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讲道德”,其实在老子这里,道和德是独立成体系的。
老子的道像男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而德像女人,“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其实道德本为一体,是互相依存的。
而老子又将“德”分为“上德”“下德”,认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看来圣人之德为“上德”,而德之量,无尽矣。
斯妤妈妈04 发表于 2010-6-21 00: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特蕾莎修女出生于前南斯拉夫人,巴基斯坦独立后,印度的加尔各答涌入了大量难民,
特蕾莎修女看到那里的人急需帮助,于是感到加尔各答,竭力服侍那里最贫困的人。
我鸡蛋里挑了点骨头渣。

评分

参与人数 1美誉度 +1 收起 理由
班长 + 1 谢谢,改了。

查看全部评分

皓皓妈04 发表于 2010-6-21 08: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最难得的。我发现要做到这一点非常的困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是这样做的:
对于比我们遥远得多的人,比如奥巴马、王石、巴菲特,那是仰望、艳羡、带着点憎恨
对于和我们距离相当,但过得比我们好的人,我们是羡慕加嫉妒,又有点自卑。恨不得背后踹他一脚。
对于混得不如我们的,我们会同情、安慰、和他们做朋友。
而对于社会底层的乞丐、穷人,我们同情中其实包含了鄙视、厌恶、强烈的自我优越感。
归根结底,这是功利心的做怪,是物质社会所赋予的特质。
什么时候人与人之间能充满友爱、仁慈、怜悯、相互尊重?我认为这个非常遥远,要不然百年来也不会只有特蕾沙修女能得到这项殊荣了。而且,在我的认识里,我们中国人恐怕是最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民族!

评分

参与人数 5美誉度 +6 收起 理由
进进妈咪02 + 1
浙江畅妈08 + 1
广州桐妈03 + 1

查看全部评分

Rainbow99 发表于 2010-6-21 09: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人的境界,在我看来,就是水的境界。
可可01 发表于 2010-6-21 09: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她的事业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对单个人的尊重。最孤独的人,最悲惨的人,濒临死亡的人,都从她的手中接受到了不含施舍意味的同情,接受到了建立在对人的尊敬之上的同情。”
最佩服的是这点,没有施舍,而是平等、尊敬上的同情
风中玫瑰06 发表于 2010-6-21 12: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待那些不善良的人,对不讲诚信的人讲诚信。
能做到吗?我问自己。
不能。
Vivian03 发表于 2010-6-21 12: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班长围绕儒家的东西做一期系统的解读,比如儒家教育孩子的弟子规。儒家的东西是更贴近生活的智慧,为人处世、衣食住行样样不离的,佛道两家的东西相对是出世间的智慧多一些,与咱们普通大众的认知范围相对较高远。
墨墨爸08 发表于 2010-6-21 12: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喜欢特蕾莎修女,她的这首诗更让我从心底深处喜爱。就这么做!无论受到多少委屈,还是要这么做!“善”长存心里。
QQ09 发表于 2010-6-21 17: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讲道德”,其实在老子这里,道和德是独立成体系的。
老子的道像男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而德像女人,“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其实道德本为一体,是互相依存的。
而老 ...
娇娇妈妈07 发表于 2010-6-21 00:23



此道德,非彼道德。
淇淇00 发表于 2010-6-22 11: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易和难,本来就是指同一件事物的两面。哲人、哲理、哲学。
浙江畅妈08 发表于 2010-6-23 10: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扪心自问,我似乎只能做到“以德报德”!人跟人的差距那,真不是一点点!
进进妈咪02 发表于 2010-6-23 11: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年前在电视上看了一个关于德兰修女的传记,当时真的非常受感动.
看到她居住环境之简陋,精神世界之丰富.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世人无法不尊重她,无法不爱她!
会思考的鱼 发表于 2010-6-24 19: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人的追求和向往,总觉得那是与生俱来的,呵呵,也许上帝在他们心灵里种下了颗不凡的种子吧。
明明04 发表于 2010-6-25 09: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快乐!
迪妈04 发表于 2010-7-17 18: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班长,让我了解了特蕾莎.达到圣人的境界,是一种向善的力量
绎静妈98 发表于 2011-7-12 16: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善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修行。
若坤妈06 发表于 2012-11-8 00: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她曾动情地说:“我们所做的只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缺了这一滴水,爱的汪洋就会少了一滴水”。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特蕾莎修女虽然是道德的楷模,但是遗憾的是她没有悟道。

今天正好看到一个也和水相关的小寓言,说了悟道的境界。摘自《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
小小的男浪花,在大洋面上上下飘荡,快活极了。
忽然,他明白自己就要一头撞到岸上,在这个宽阔的大洋里,他正向岸边游荡,他将粉身碎骨,我的天哪,我怕要大祸临头了!他说着,一脸的忧伤和绝望。这时,飘来一朵女浪花,上下飘荡,快活极了。女浪花问男浪花:你为何这么郁闷?男的说:"你不明白,你就要撞上岸了,你将化为乌有”。女的说:"你才不明白喃,你不是浪花,你是海洋的一部分。”(为尊重作者我直接抄的,但是这个翻译明显没有明白这个寓言的内涵,要是我来讲,我会说,"你才不明白喃,你不是浪花,你就是海洋)。
好像我开悟了似的{:soso_e106:}
{:soso_e120:}
逗班长一乐吧!
班长,生日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冀ICP备17016543号

GMT+8, 2025-9-5 03: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站长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