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考试结束了。刚考完试当天,昊昊一回到家,迫不及待打开她的同学录,用她的新微信添加同学。
全班同学都有手机,有微信,平时课间放学之际,同学们都在谈论微信里聊的话题。昊昊也很想有自己的微信。之前她问我,小升初考完试后,同学也升入不同的初中,我能不能有个微信,与同学建立联系?我同意了。
当天下午,昊昊在与同学热火朝天地聊着,连吃饭喝水休息都要我催。我探头偷看,满屏都刷着表情包,还有一些我看不懂的的话语。我有些后悔了,这样沉迷下去还得了?我踱来踱去,没收手机?设置上网时间?该怎样去聊天?
晚上,小学毕业聚餐。家长们在聊天,孩子们清一色低头看手机。我把顾虑跟一个家长说了,她非常有经验地教我,这个好办,开启手机里的学生模式,允许一次半小时,一天两次,其余时间不能打开这些软件。然而,这不是我的初衷,我不希望孩子被强制不玩微信,而是能合理自觉用微信。
经过一晚的考虑,我计划使用如下方案:1结合底层代码先聊天,看看效果如何,2不行的话启用强制学生模式,3再不行的话就没收手机,删除微信。
第二天早上,我上班前到孩子的房间跟她道早安。孩子醒了,她睡眼惺忪地看着我,说:“妈,我决定退出微信班群了。我觉得班群聊天并没有什么确定有益的东西,同学们十句话中连一句有意义的话都没有,都是在刷屏,很无聊。但是我为什么要进入群里呢?我觉得那是我的心理需要,一是很好奇,很想知道她们都在微信聊什么,二是觉得大家都有微信入群,我没有好像挺高冷的,其实那是我的从众心理作怪。我的实际需要呢,根本我不需要用微信,也不能学到确定有益的东西。我今天要再看一次《柳林风声》。”
我轻轻带上门,所有的顾虑所有的方案瞬间灰飞烟灭。
上班的路上,我脑海挥之不去的是小木偶的眼泪。班长说过,这绘本你真懂了,会流泪。如果你没掉眼泪,你可能没读懂。我想,我此刻真懂了。
第一层次的眼泪:怜悯的眼泪,作为母亲对孩子本能的爱护心疼。
第二层次的眼泪:感动的眼泪,佩服小木偶坚强有勇气。
第三层次的眼泪:相信的眼泪,泪中带笑相信孩子有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能力。
如果此事可以重来,我想我会做得比以前好很多。我理解孩子的天性,知道他们有好奇心,我会微笑着答应孩子的请求。当她们沉溺其中,或是犯有错误,我不会焦虑,也不会苛责,这是我的预料之中,我相信孩子自己会总结经验,相信孩子能够自我教育和成长。
想想都后怕,如果昊昊没有及时自我教育,孩子天生这种高贵的东西,一定会被愚蠢的我肆意践踏。对孩子心存尊重、敬畏和保护,是我一生重要的功课。
自我教育 心理需要VS实际需要 相信VS不相信
GMT+8, 2024-12-22 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