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晚睡前跟5岁的老三念叨论语,没有教认字,只是培养语感,我说一点,她跟着读一点,跟了几天,能跟着读出来第1.1篇了,我就开始跟她说读的是什么意思。
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怎么跟5岁的娃解释呢?一个激灵,想到她最近学游泳,还没学会。我就说:这句的意思是学习一样东西,学了之后,自己可以经常练,练好了之后可以用上,就会很开心。就像你学游泳,你学了,可以自己多练,学会了之后就可以自己随便游了,就像哥哥姐姐一样,想游就游,是不是学了之后用上了很高兴呢?但是如果你不学,或者学了之后不多练,就还是不能独立游,就感受不到那种学了之后的开心了。小娃明白了。
继而想到,学而时习之的”习“,绝对不是我们现在一般理解上的学习上复习的意思,说实话,学了之后复习,喜悦在哪里呢?学了之后习,我们之所以会高兴,肯定是学了后自己实践,能做了,而且可以用上,才感到高兴。因此,“习”的意思应是行动上演习,演练,练习或者实践,而不是狭义上对文化知识的复习。比如说,学了游泳之后,多练习,可以自己游了,可以随便玩水了,就很开心, 从学到习的转变,带来了喜悦。。古人的学,很多是六艺,如学六艺里的”射“,学了“射”的基本方法后,回去自己多练,多实践,从不会到会,然后技艺提高了,甚至于能用于杀敌了,这个“学”后的“习”就是一件开心和很有成就感的事。
孔子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颜回在孔子那里学了某些知识,回去以后能够自己实践,想来他也是为能够实践所学的而感到高兴的,不然,孔子怎么说“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呢?颜回说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欲罢不能”说是想停止学习都不行,其实说的是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自己对学习和实践是充满兴趣的。
我私下想,想“学“后的”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估计也得有一些前提,即学的项目必是自己需要的或是喜欢的,又或者老师是有启发性和能够循循善诱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