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讲的嗅觉,我感觉跟之前说的“敏感度”“意识雷达””高考味“是一个意思。
针对“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昨晚班长先问大家感觉有没道理,没人觉得没道理。可不嘛,“数”是多次,烦琐,肯定过了,老劝谏君主不得受辱;老劝诫朋友不得被疏远?生活中,我也是这么做的,没觉得有什么问题。跟领导,跟朋友,说我该说的,不听的话还能老说吗?
可当大家都肯定的时候,班长提出了很新颖的角度。"辱“”疏“都很现实功利呀,没有看出价值的坚守,不太像孔子的说的话。仔细看看,原来是”子游“说的,这就是嗅觉。再仔细想想,是这么个理,孔子的格局和境界都比较高,事君和交友,都看是否符合自己内心追求的”忠“和”真诚“,不会考虑是否”被辱“或者”被疏“的外在评价和结果。不是说一定要“事君数”或者“朋友数”,但是至少不会因为“辱”“疏”而不去做他认为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