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线笔记
电影版本结尾克洛德被扔的时候没有挣扎,但原著是挣扎的。这个处理好不好?
不好。人性是很复杂的,在克洛德信仰破灭之后,他已经动物化了,只剩动物本能。贪婪、怯懦、情欲,还有求生欲。他最后的表现就是本能的表现。如果没有挣扎,反倒像被宗教迫害的人慷慨赴死,整个都都歪曲了。
我们看名著必须看原著,不能看二手货、别人改编、点评后的版本。只有读了原著、把原著读懂了、读透了,才能有话语权,去点评别人的作品。
为什么这么强调“命运”,为什么不让救这个苍蝇?
1、尊重2、抱负3、宿命4、借口5、放任6、其他
这其实是一个借口。克洛德把爱斯美拉达比做苍蝇,把自己比做蜘蛛,然后给出一个“命定论”。其实这就是偷换概念、混蛋逻辑,爱斯美拉达本来是自由的,但克洛德把她说成是自己因命运撞上去的。
这种命定论在历史中也有映射。比如希特勒说他不是在搞屠杀,而是遵循自然法则的“优胜劣汰”,低种性自然要被高种姓清除掉。但优胜劣汰指的是物种间的关系,人类正常社会不会有这样关系,而应该是尊老爱幼。
又比如白人屠杀印第安人时,也像是希特勒一样,说印第安人并不是完全的人类,土地是上帝给白人的,清除印第安人是在合理分配上帝的土地······
这就像狼要吃羊一样,一开始还有一些看起来合理的理由,逼急了之后就随便扯一个理由了。
有没有什么类似于克洛德的历史映射?
这个我还要多读一些书。
支线笔记
为什么约翰的激情从不泛滥成灾?
约翰在“疏”,克洛德在“堵”。
GMT+8, 2025-9-2 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