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核心素养家培养 返回首页

菲菲妈12z的个人空间 http://xy.xfxynet.com/?1638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巴黎圣母院》第五课 听课笔记

热度 5已有 44 次阅读2025-8-27 20:45

字体:

巴黎圣母院》第五课 听课笔记

主线笔记

克洛德对爱斯美拉达的几个环节

1、不可自拔想摆脱

2、放弃摆脱想占有

3、想放弃一切,带姑娘逃离

克洛德为什么会在三十多岁时疯狂追求爱斯美拉达?

教会不允许谈恋爱,在青春期时一直压制,强行压制之后,最终在三十多岁时怀春了。

克罗德看爱斯美拉达时,为什么嘴唇会泛起一丝微笑,同时发出一声叹息,笑容比叹息更痛苦?笑容代表什么?叹息代表什么?

笑容是看见美好事物时感到开心和满足时的不自主的笑,但克洛德立刻发现自己的笑不合适,又发出一声叹息,这个叹息就是针对这个笑,这个是理性,的叹息,和笑正相反。

克洛德想抢走爱斯美拉达干什么?

可能想把爱斯美拉达软禁起来,这样就没办法跳舞唱歌了,也就没办法继续“诱惑”他了。

是什么让克洛德的态度急转直下?

可能嫉妒甘果瓦成了她的丈夫(尽管是假结婚),又或许是认为军官是一个阻碍,已经迫切地想要独占了。因此,他控告了爱斯美拉达,但到底抓不住,还在犹豫、踌躇。

为什么克洛德听见爱斯美拉达受刑就刺了自己?

1、用身体痛掩盖精神痛

2、掩护道德人设

3、不想下地狱

4、赎罪

5、证明自己还有“人情味”“良心”

不能通过这几点就判断克洛德是一个好人,他其实是想用很小的皮肉之苦——扎自己一刀——来弥补自己的所有罪恶。说到底,他还是一个极其自私的人,并不见得是爱爱斯美拉达。

克洛德的思维是怎么样的?

克洛德的思维是非黑即白的,并没有弹性中间(自我),不是上天堂(超我)就是下地狱(本我)。他其实是二维思维,自我从来没有得到成长。

正常人也许会在不耽误的情况下看一看吉普赛姑娘,但克洛德不是完全不看,就是作恶做到底,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不定导致极度痛苦。                      

支线笔记

离得那么远,克洛德真的能看见“她的眸子乌黑发亮”吗?

这应该是克洛德自己的想象,在自己的滤镜里,爱斯美拉达在他的眼中就是哪里都好看的。如果是作者这么写的活,就有些不客观了。

原著中克洛德三十多岁时是谢顶的、头发花白的,为什么在电影中却是头发茂密的?

克洛德三十多岁还是像十四岁的样子,这就已经让人觉得有点过分了。若真的改成原著中的模样,就很像是六十多岁的样子。六十多岁还如此强烈地追求少女,会让观众感到疑惑和不适。


路过

鸡蛋
5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冀ICP备17016543号

GMT+8, 2025-8-29 14: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站长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