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第五-七课 听课笔记
主线笔记
克洛德对爱斯美拉达的几个环节
1、不可自拔想摆脱
2、放弃摆脱想占有
3、想放弃一切,带姑娘逃离
4、完全堕落
克洛德为什么会在三十多岁时疯狂追求爱斯美拉达?
教会不允许谈恋爱,在青春期时一直压制,强行压制之后,最终在三十多岁时怀春了。
克罗德看爱斯美拉达时,为什么嘴唇会泛起一丝微笑,同时发出一声叹息,笑容比叹息更痛苦?笑容代表什么?叹息代表什么?
笑容是看见美好事物时感到开心和满足时的不自主的笑,但克洛德立刻发现自己的笑不合适,又发出一声叹息,这个叹息就是针对这个笑,这个是理性,的叹息,和笑正相反。
克洛德想抢走爱斯美拉达干什么?
可能想把爱斯美拉达软禁起来,这样就没办法跳舞唱歌了,也就没办法继续“诱惑”他了。
是什么让克洛德的态度急转直下?
可能嫉妒甘果瓦成了她的丈夫(尽管是假结婚),又或许是认为军官是一个阻碍,已经迫切地想要独占了。因此,他控告了爱斯美拉达,但到底抓不抓,还在犹豫、踌躇。
为什么克洛德听见爱斯美拉达受刑就刺了自己?
1、用身体痛掩盖精神痛
2、掩护道德人设
3、不想下地狱
4、赎罪
5、证明自己还有“人情味”“良心”
不能尽通过这几点就判断克洛德是一个好人,他其实是想用很小的皮肉之苦——扎自己一刀——来弥补自己的所有罪恶。说到底,他还是一个极其自私的人,并不见得是爱爱斯美拉达。
克罗德说的那一堆感人的花言巧语能否表明他是真心爱?
完全不能。
克洛德确实是能为了达到那个目标不顾一切甚至牺牲自我,说的确实也是真心话,但他的心里不是为了爱斯美拉达,只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能不下地狱。表明啊看起来这个爱情惊天动地轰轰烈烈,是真爱,但也只是为了自己。这不是向爱斯美拉达表白,不是真爱,只是在进行一场不公平且完全没有必要的交易:爱斯美拉达接受他,他好防止下地狱,并在这一次放过自己。
这个很像之前的扎了自己一刀,看起来同样也是做了巨大牺牲,但也是用小伤害换大利益。PUA、画大饼、威逼利诱、装可怜······这些都是为了自己。
克洛德真的想死吗?
不,“他紧紧贪恋者生。”雨果在这里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克洛德干了极其缺德的滔天大罪,根本就不配活着,死了之后肯定得下地狱——如果有地狱的话。
“他听说之后,心中说不出的滋味”,这正常吗?
一点也不正常。正常人如果爱爱斯美拉达听到爱斯美拉达还活着应该感到高兴,但克洛德是“说不出的滋味”,说明他就是想爱斯美拉达死,根本就不爱她。如果爱斯美拉达死了,他也正好摆脱本就不存在的来自地狱的魔鬼。
为什么甘果瓦能快速调节,而克洛德就不行?
甘果瓦可以进行健康的转化,本我和超我之间能达成平衡,从而转化疏导开来。克洛德没有“本我”,无法转化调节,从而事事走极端。
克洛德说的“真奇怪,可漂亮的军服终究是漂亮的。”是什么意思?
克洛德的心智很幼稚,还未开化,甚至可以说相当于原始人和一些动物。尽管他只知识很丰富,但还是像小学生一样停留在比较思维,简单地将自己的衣服和军服在“漂亮”这个方面进行比较。甘果瓦说明漂亮的军服并不一定比自己的衬衫好之后,他还认为对方的思维很奇怪,并固执地认为“漂亮的军服终究是漂亮的”。
雨果不愧是几世纪以来的大文豪,在这种小的方面都把握得很好。一般人必须整天和这种人打交道,时刻记录和揣测对方心里在想什么,才能写出来这一句话,但雨果只凭自己的想象就写了出来。
真心爱VS投射爱
像卡西莫多就是真心爱,克洛德这种就是投射爱,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并投射到别人身上,将对方物化。他对约翰是投射爱+亲情,对爱斯美拉达是投射爱+情欲。克洛德没有真正的爱,他从来都是爱自己的。
克洛德的思维是怎么样的?
克洛德的思维是非黑即白的,并没有弹性中间(自我),不是上天堂(超我)就是下地狱(本我)。他其实是二维思维,自我从来没有得到成长。正常人也许会在不耽误的情况下看一看吉普赛姑娘,但克洛德不是完全不看,就是作恶做到底,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不定导致极度痛苦。
在坚守失败之后,帮本我立刻战胜了超我。
克洛德看开了,抛弃了自己的信仰,认为上帝百无一用。挣脱出宗教的束缚后,发现情欲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是不是说明克洛德会“开窍”,变得正常了?
不会。
他把他内心唯一的束缚给卸掉了之后,也就是没有超我之后,又没有培养起来自我,就只剩下了本我。只有本我后,肯定就会更加放飞自我了。
为什么看到这些很美好的自然景色反而让克洛德更加痛苦,痛在何处?
克洛德的嫉妒已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以至于他看到一切比他好的都会嫉妒,就不允许别人比他好。
一开始嫉妒弗比斯,因为他拥有了爱斯美拉达的爱;
接着又嫉妒卡西莫多,因为他能和爱斯美拉达待在一起,并疑似拥有了爱斯美拉达的爱;
后来又嫉妒民众,因为他们看到了爱斯美拉达只穿着内衣的样子——克洛德认为像爱斯美拉达这种只配高位者拥有和享受,而他又自命不凡,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等。
最后他嫉妒井井有条的美好自然风光以及里面生活的人,因为他们没有受到像克洛德那样的“折磨”,生活过的惬意且比他过得好。
支线笔记
离得那么远,克洛德真的能看见“她的眸子乌黑发亮”吗?
这应该是克洛德自己的想象,在自己的滤镜里,爱斯美拉达在他的眼中就是哪里都好看的。如果是作者这么写的活,就有些不客观了。
原著中克洛德三十多岁时是谢顶的、头发花白的,为什么在电影中却是头发茂密的?
克洛德三十多岁还是像十四岁的样子,这就已经让人觉得有点过分了。若真的改成原著中的模样,就很像是六十多岁的样子。六十多岁还如此强烈地追求少女,会让观众感到疑惑和不适。
克洛德在之前的描述中,爱斯美拉达一直是魔鬼,为什么后来就是妩媚、姣好呢?
他已经把“美=邪恶”的感念抛弃了,此时才恢复了爱斯美拉达本来面貌。
克洛德为何如此邪恶?
是天生+后天的原因。
天生:情感冷漠,嫉妒心强(争强好胜)
后天:前面讲了很多,就不复述了。
克洛德说大理寺要强行绞死爱斯美拉达,是真的还是编的?
应该是编的,否则应该会有其他细节描写来证明是真的。
克洛德为了占有爱斯美拉达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GMT+8, 2025-9-14 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