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皮皮妈联系我,问我开不开阅读课。皮皮现在不爱阅读、学习动力也不足,能不能通过共读培养她的阅读习惯?比如开个书单,几个月里面读多少本书,然后分享。我建议她先去开书单的那个机构试试,因为口碑还不错,看能不能用集体的力量把皮皮的动力拉起来,并推荐了《神奇的收费亭》。其实我是对靠每周一次课提升学习动力感觉心里没底。
后来跟小胡妈妈聊起这件事。小胡妈妈归因为三年级学习难度提升,皮皮可能有畏难情绪。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也很大。皮皮好胜心比较强的,感觉能学好的东西一般不会没兴趣。
小胡妈妈说,小胡最近状态在好转。陪着他一起做数学、听写什么的,做完对着正确答案相互批改,经常去接他、看他打球、给他拍照,还带他难得出去爬了个山。除了陪伴,有些方面要求也严格起来。
小胡班上那些学习好的同学,父母都是深度参与学习的。作业自己检查之后父母再检查,然后跟托管班老师说要注意哪里哪里,培训班回来也跟进复习。
欢欢学英语状态不错。我的观察,这几个月里,欢欢妈除了偶尔有事让爸爸拍打卡视频,基本都是全程看着,不厌其烦地提醒猜读、翻译,而且只是提醒,不动情绪。
皮皮的朋友朵朵,学习状态一直不错,除了本身省心,父母的陪伴是不是也很重要?
煊煊的学习状态在好转,带着他一起琢磨怎么记单词、背政治大题之后,效率好像高一些了。以前他觉得背不下来是记忆力弱,现在在实践中改变看法了,认为可能主要是方法问题。
不管是方法(技术)的升级,还是动力(心智)的升级,光靠孩子自己可能都挺难。掰着指头算算,我认识的人里,上学时候把学习方法整明白了的只有班长和一个朋友。即便如他们,后面心智的升级都是经历了生活的毒打,需要更艰苦的努力,还得有贵人相助。每周去外面上一次课大概也很难实现升级,加上职业规划、人生大事等等,都需要有高人指点。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看起来还是需要父母躬下身去亲力亲为,而且得是扮演帮助者而不是监工的角色,不省事,才能提升成事的可能性。
班长总结,父母需要踏实学习,长期积累,打开眼界,才能真正帮孩子解决心理问题。
自我中心vs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