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班长挺感慨,以前上学的时候,这篇文章学得云里雾里,就了解了个大概。学完孔子传和论语,再读这段就明白如话了。学古文得和历史结合起来。兴趣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来的,越滚越多,就会越感觉快乐,读古文跟读现代文似的。
班长还记得大概,我差不多只剩标题了:)
班长说过,学历史,事实属于大路货,有价值的是因果关系,尤其是通过这些因果关系,最后得出一些比较普适性的看法。最近共读古文,我的乐趣和痛苦在于想突破,形成一些普适看法。体会普适看法很像结晶,需要大量积累原料。每次能突破一点,或者一段时间能突破一点已经不错了,关键是持之以恒,以及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复盘。所以应该不是经常会有,需要朝这个目标努力,但得先把事实和因果分析的基础打扎实。
前几天在网校翻到班长的一篇旧文《精英何来?从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基石谈起》,里面讲到胡林翼的一句话,天下事只在人力作为,到水尽山穷之时,自有路走,只要切实去做。跟万周迎老师说的,太极是在极限上的不断变化,似乎是异曲同工。我也有类似的感受。
不过孔子也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自己琢磨可能得把握一个度,力竭了需要放松,或者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