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核心素养家培养 返回首页

煊煊妈08的个人空间 http://xy.xfxynet.com/?190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论语课五十八:信还是不信

已有 5 次阅读2025-10-3 17:58 |个人分类:讨论提纲

字体:
论语14.31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孔子在强调啥品质?

班长分析,对人性有基本信任,跟西方的性恶论正好相反。西方有契约精神,比如希腊是个海岛,南来北往的,必须得有契约。我们是农耕社会,容易产生信。孔子的说法在操作上很难,需要实证多看。班长现在倾向于西方做法。

农业社会,大家相对固定,违信成本高昂。网络社会,你碰到的可能是几千里以外的人,违信成本很低,千万别假定对方可信。所以现在得假定对方不可信,给自己多一重保护。学孔子不能学偏,生活的年代完全不一样了。

我以前(现在也有)的问题是对陌生人似乎默认相信模式,而对亲近的人容易不信,得好好梳理下。

前几天刚好看到有人问庆山,如何与自己不喜欢甚至生理性讨厌的人相处?庆山的一段话,也许可以作为人际关系的基本盘:

对方是和你一样的人类,在本质上我们彼此是一体的,无分别的,心里都有喜欢和烦恼,在命运里都身不由己,都渴望得到幸福而不是痛苦。所以大家所渴求的所向往的,都差不多。也就是说,我们都有各自的真实生命。你不一定对,对方不一定错。你不一定丑,对方不一定是美。无需分别心太强,有基本理解和基本善意就可以了。

网络上和生活中,如果涉及到养生保健、投资理财、借钱、身心灵学习等方面,感觉需要用班长的不信模式,目前这些领域里骗子乌泱乌泱的。尤其如果对方是陌生人,吹嘘轻松赚钱/养生,迎合人性中的好逸恶劳的话,更要一票否决,目力所及的正道都是沧桑。

身边的亲人朋友,如果不涉及上述方面,因为会有交集或了解,可以先练习看人,比如用班长说的仁—知德模型。普通人一般来说这三方面都不足,可以尽量学习别人的长处,或者见不贤内自省。

顺便想到,普通人主要的问题可能是不好学。

弗洛姆的观点,对亲近的人大概需要有合理的信仰,了解这个人基本态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相信他人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不仅是生理上的长大、走路和说话,也包括将来能爱、能幸福和能发展理智。在孩子的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应该相信孩子有这些发展的可能性。

这种对潜力的相信和成长性思维是我所欠缺的。

我妈的思维模式跟我类似,今年买了近2万的保健品给全家治病。讲了小区里驼背阿姨的例子,又把我的学习和思考分享给她,让她以后别再轻信网上卖保健品的了。她说以后不会了~~估计得经常渗透。


弹性兼顾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冀ICP备17016543号

GMT+8, 2025-10-4 08: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站长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