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核心素养家培养 返回首页

睿儿妈05的个人空间 http://xy.xfxynet.com/?4494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红楼梦》读后感

热度 3已有 595 次阅读2021-5-10 14:09

字体:

      如果从学术的方向出发,今天提到的许多方面应在研究性论文中更详细充分地展开。不过,这篇文章的视角是更偏主观的。从九岁左右开始读《红楼梦》,连87版电视剧都看了不下十遍,这本书带给我的、影响我的,可能远不止是一段小说上的简介这样简单。

      不过,在抒发主观感受之前,应首先明确小说的大致主题,这是进行讨伦的前提。即使我很爱看红楼,但从我五六年级到现在,我最不愿与人讨论的就是红楼。我不愿看到“宝黛钗三角恋”、“反封建”等字眼,我更不愿意看到对方(此处尤指男生)脸上露出的狡黠轻浮的笑容——充满玩味、充满嘲笑、充满对艺术的质疑。在大多数人眼中,《红楼梦》、《金瓶梅》甚至是《牡丹亭》都是淫书,是封建主义的腐朽与纸醉金迷。

      首先,我们在尝试理解一部这样的小说时,并不能用现代或清代或任何时代的价值观、社会观来审视它。因为这部小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满纸荒唐言”的特证,以及神话开头,已然决定了它并非现实主义的作品,我们只能从曹雪芹的文字描写中研究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而并不能一味考证索引以致于缩小了这部作品的格局,曲解了曹公留下这部作品的意图。

      在此基础上,再次关注红楼的主题,我们或可得到以下几个层次:

      一、从第五回宝玉看到了每个人命运判词,到第六十三回怡红院庆生抽花名签,再加上书中种种细节隐喻与气氛的酿造(譬如宝玉在芙蓉女儿诔中的修改暗藏黛玉的命运,且与花名签相呼应)(非学术论文,暂不论述),我们足以得到,红楼是宿命论的小说,所有人都难以逃脱自己的性格与命运。当我们粗略地对书中人物进行分类时,可以很轻松地分出两大类人:一类是年轻纯真,流露着才气与灵气,不分彼此,不分等级(譬如宝玉与袭人、晴雯甚至来的芳官,黛玉与紫鹃)的青春男女;一类是固守礼数、老于世故、处事精明却相当麻木无趣,丧失自我甚至欲望泛滥腐败不堪的成年人(诸如贾政、王夫人、贾珍、贾赦等)。当然,这并不是全面的概括,比如贾母这样的家族地母式人物,以及薛宝钗、袭人这样既非完全世俗,也非完全理想主义的人。而我们不难感受到,贾宝玉的性格、价值观俱为第一大类。我们从宝玉厌恶科考功名,宁愿撮土为香也不用虚礼祭奠金钏等可以看出,宝玉只致力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厌恶虚伪的礼法与情感,有一点像人文主义的觉醒,这是红楼梦中的个人价值观。当我们再次进一步顺着这条脉络往下探看,则可以从“大观园”看起。“大观园”是青春王国,是青春生命的避护所,大观园里的人事是干净、纯真的,是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象征。

      在小说后期,宝钗因大观园的查抄而搬离,一方面印证二人的性格与命运最终走向世俗与凋零;一方面表示宝玉所向往的青春性灵终遭破坏消灭。大观园中的人也越来越少,香菱也因夏金桂过门而搬离,探春远嫁,迎春惨死,黛玉病逝(不过黛玉是唯一在园中死得干净的,这或许是黛玉高傲孤独,不喜俗世名利的仙草之身的表现)。       之所以宝玉会选择黛玉而非宝钗,除却木石前盟的宿命,有价值取向不同的原因吧。所以,我们更应看出,红楼中,宝玉的这种价值观下的世界最终消夫,即代表宝玉及所有年轻生命最终无法避免走向世俗,走向衰老、陈腐、麻木的身心状态。这样的悲剧命运也是大部分人生的真实宿命,青春不能永恒,余秋雨先生称之为“人性存在美的幻灭过程”是很合适的。

      二、情既相逢必主淫——红楼梦中的爱情观

      红楼梦中对爱情或感情之事的描写,不可谓不开放。从男女之情到堪称《孽子》雏形的第九回学堂恋风流情,再到第五十八回假凤泣虚凰,多个维度多种层次的情都被曹公表现出来。

       然而,如果再次粗略分划这些“情”,大致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情是灵是爱,一类是淫是肉是欲。这两类的例子很多,读者也会很容易懂得,这里暂不罗列。可是作者对于这两类的态度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又说“情既相逢必主淫"呢?

       康德一直认为肉体上的感觉只是快感,不叫美感。他认为美感是精神性的回忆,快感是身体上的刺激,快感是短暂的刺激,美感是深厚的满足。在快感太强的社会,美感没有机会呈现。这总会让我想起警幻仙姑说“宝玉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其淫在于“意淫”。这种“意淫”在于宝玉对所有美好事物的贪恋,在第十九回中就写到了宝玉愿得尽所有人的眼泪化为一缕烟。宝玉之淫在于精神上的耽溺,是情也是淫。而第三十四回后,宝玉看到“龄官划蔷痴及局外”后,终于懂得“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到此处,也是宝玉的自我成长的体现。

       而与宝玉有关的两个既是平行关系也是对比关系的黛玉与宝钗,在“情与淫”上的关系也是值得探讨的。黛玉是“木石前盟”,是前来还泪的,她与宝玉是一清如水、不含杂质的情缘,更多是精神上的交流;宝钗则是“金玉良缘”,是现世的缘分。从第三十六回宝钗在盛夏炎热的午(在文学上有一定欲望与肉体的象征意义),为宝玉绣兜肚这种暗示性的描写上,可看出宝钗则是最后与宝玉真实发生关系之人,这是宝玉的两种“情与淫”(从两位小姐的影射丫头晴雯与袭人也可验证)。

       而对于第一个问题,其实曹公一直以客观的笔墨书写每个人每句话。不过,我一直认为哪怕是对贾瑞,作者也有许多悲悯,许多同情;哪怕是对秦钟,也有许多无奈,许多痛惜。

       三、“好即是了,了即是好”——红楼梦之人生观。这是作者用整个故事构建起来的,无论是开头甄士隐的故事还是贾家“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命运,我想这是只活了四十八岁的雪雪芹用一生领悟,在饥饿中、在风雪中写出的至悲至真之语。

       言至此,也只简单地叙述了红楼梦的主题。它的描写手法、叙述手法、美学价值、气氛酿造等诸多方面还不能详细讨论。

       接下来,便是主观上的“读后感”。

       也许初识红楼时只关注书中每一道菜的精致讲究,宝玉帮平儿理妆时用的胭脂膏子,惜春画大观园时买的画材颜料…也许第二次看开始喜欢他们开诗社联句的风采,开始认真学习黛玉教香菱写诗时的方法,盼望自己也梦到一首好诗;也许直到看了很多次,才明白宝玉替刘姥姥要了那个妙玉要扔掉的成窑钟子的善良,秦显家的好不容易打点好了一切又被赶出去的无奈,那些微小的人物的悲喜,那些复杂的人情。

       红楼梦最终带给我的,可能是一份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情趣。从亭台楼阁到诗词酒令,每一种生活方式,每一棵春花秋草,都已刻入我的记忆里,很多风景带给我的感动其实是文化的感动。因为红楼而喜欢昆曲,因为红楼而喜欢园林艺术,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像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心中发芽生长。



路过

鸡蛋
3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冀ICP备17016543号

GMT+8, 2024-12-22 17: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站长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