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课第三章都是谈礼,孔子主张不过分看重礼,主要是看重真诚;但同时又不是不讲礼,必要的形式还是需要的。我老公是无神论者,什么事都喜欢讲科学。早些年,我婆婆去世时,我老公是按农村习俗,请了道士来办理丧事。他说仪式是需要的,是寄托了亲人们对逝者的思念,是一种情感的释放。我记得道士仪式的最后一项是,把搭好的纸房子,纸币等一些纸做的生活用品拿到河边烧毁,送给去世的人使用。当时我老公是一路跌跌撞撞的跟着道士、送行的亲人队伍,那种伤心欲绝,肝肠寸断,依依不舍的模样让我感到震撼,是我从未见到过的。当仪式结束时,所有人都陆续离开,我老公长跪在河边,嚎啕大哭,不论亲人们怎么劝,都不肯回去,一个人呆在河边好久好久。那是我第一次强烈感受到那种真挚纯粹的亲情,也是我不曾体会到的情感。我婆婆生活在农村,不识字,但勤劳能吃苦。当时农村的孩子很多都没有上过高中,而我婆婆在众人的反对声中,咬着牙,借过钱,卖过家里的唯一的牛,坚持着让我老公上完大学。这可能也是我老公深爱着我婆婆的原因之一吧。
之后的清明节,我老公每次都会带着我和孩子们一起去扫墓,也都会按当地的风俗准备祭祀的物品。这么多年,从来不曾缺席,他说这是一种传承,一种寄托。可能这就是孔子说的既真诚又有仪式吧。
GMT+8, 2025-5-9 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