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课,班长展示了是如何进行思考的,这个过程很迷人,值得反复咀嚼。
我的思维模式是:读一个故事,总结作者想要传达的那个道理,并接受它。
班长的思维模式是:读一个故事,总结作者想要传达的那个道理,并对这个道理进行理性分析、逻辑论证,看看这个道理是否成立,或者努力去圆这个道理。
我欠缺的是分析论证的过程,直接全盘接受了。这里面就有漏洞,可能作者表达的是个错误的意思而我也接受了;也可能作者真正表达的意思我并没有挖掘出来,我就直接抱着一个浅显的道理结束了本次阅读。这种漏洞就会直接导致我没有真正读懂一个故事。
班长也正是用这种思维方式来深入解读故事的,我也要跟上来。
另一个角度来讲,班长的思维是偏理性层面的,本堂课的最后班长自己也讲了,他纯粹是在理性层面进行分析思考的,导致自己无法理解这个故事。跳出来之后,从浪漫主义的角度就可以理解这个故事了。所以,思考是理性的,但是也不能过度理性,当理性无法解读一些文学作品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文学作品的艺术性。
这里还涉及到的是人的思维是不能固化的。理性思维当然好,但也有它鞭长莫及的地方,需要感性思维来救场。除了是非对错利益得失,可能还需要考虑感情、人性、道德、情感、正义和公平之类的,这样理解得会更透彻一些。
GMT+8, 2025-10-3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