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之。”
(1)底层代码:以德服人
(2)北极星位置固定。众星拱月,类似的说法是:德不孤必有邻
(3)想想生活体验与这句话符不符合?细化“德”,德的层次境界要理解的大一些,利众。众星拱月不容易达到,首先要立志高远(论语中的重要的底层代码)
(4)作为国君,最主要的不是才干,而是仁爱公正的德性。这是守简御繁的治国之道。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思无邪:思想端正无邪,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什么都不过度。不至于堕入诗人那种风花雪月、多愁善感或声闻多情的那种陷阱里面去。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底层代码:被动外驱VS自省内驱。
(2)这是在讲治国、齐家以及修身的本末。
(3)从“心”上进行教育引导是根本途径,比如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就特别重视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孔子十六七岁时失去双亲,什么都没有唯有志。三十岁开私学,从小人儒上升到君子儒。(结合传记看)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无违(于礼)
(2)士之学礼,必识大体。取大舍小。不是一味顺应,那是妾妇之道。舜不告而娶,亦可为。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1)《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发肤是比喻,意思是说即使是身上的一点点东西,都要好好地去爱护它,让父母宽心。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养与敬的差别,内心里有没有敬与爱。所谓孝,若不能发自内心去敬爱我们的父母,那跟养犬马有什么分别呢?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色难:始终保持诚敬、温和的态度,这一点是最为困难的
(2)孝不是着重在外面的形态,而是保持内心的诚敬跟感恩的那颗心最为重要。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底层代码:敬。侍圣君,有听从,无诤谏。颜回深感孔子之圣至,其条理丝毫没有君子可议之处,固谈终日而不违。非常深得颜回的心!有可违议的地方?非故作不违,而是衷心的悦服。
(2)颜回知行合一。
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1)识人要慎重,交友不能粗枝大叶。
(2)这句可以内观可以外观,正人君子更多的功夫是放在内观内省上。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守破离:懂得掌握一个事物的根本原理,又能够让它与新的世代相融合,而不是食古不化,这样的人可以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要引导人走出一个更开阔的路线。古人最希望的是教出通权达变的君子出来。
2.12子曰:“君子不器。”
(1)只有一种用途的东西叫做器,可以比喻为僵化的态度,僵化的思想,僵化的才能。
(2)因为僵化,所以不能应用无穷。好比能尊不能卑,能上不能下,能荣不能辱,能动不能静的人生态度就是器。有弹性,无死地。
(3)“器”字可以引申为特殊的才干。世俗称一个不成才的人叫做“不成器”。所以这个字有褒有贬。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先把他想说的话先不要说,先做完,做成功了做好了然后再说。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周”,普遍性的亲爱叫做周,普遍性的照顾到叫做周,周全的意思,四面八方都照顾到叫做周。比,比附结党叫做比。
(2)相关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君子之交虽然其淡如水,但能相辅相成;小人之交虽然其甜如醴,但日久必然败坏。